摘要:在刘邦所有追随者中,有一个人例外,那就是张良,从始至终都得到了刘邦的信任。张良和刘邦也是这样的一对知音中的典范,两人的际遇让他们走到了一起。

大家好,我们的用智能引领快乐走进新的领域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时下,信任感已经成为一个最主要的话题,不管在一个组织还是一个国家,信任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与此相同,在古代的时候,信任也是一个王超的立根之本。在帝王身上,猜忌的行为体现得尤为明显,他们坐拥江山,手握兵权,时刻担心着自己的宝座被他人占领。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权利和地位是人人都渴望拥有的。虽然时刻防范别人争权夺位的这种心态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对一个国家,如果彼此不信任的话,那么它就很难走得长远。想当初汉高祖刘邦,之所以能成就一番事业,虽然与他的个人能力有很大的关系,但如果没有他身边那些能人的帮助,他也不会逆袭成为皇帝。这么庞大的一个组织,想要长久存在,就必须要得到来自最上级领导的信任。当上了皇帝以后的刘邦,开始变得多疑,开始猜忌这些追随他的大臣们,最后一个个将他们害死。可怜这些大将们,没有死在敌人手里,倒是死在自己人手里。一代名将,居然是被那猜忌的心害死的。当初萧何对刘邦是重情重义,可是也没落得一个好下场。在刘邦所有追随者中,有一个人例外,那就是张良,从始至终都得到了刘邦的信任。平安地度过了一生。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
一、早年习惯使然。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性格一旦成立,就会随着人一辈子,很难改变,除非是遇到什么大事故。性格对一个人的言行会有很大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并且持久的,不是说改变就可以做出改变的。最初,刘邦对于下属们都非常的敬重,毕竟还要靠着他们为自己打江山,在下属中,对待张良更是毕恭毕敬,只用敬称来称呼。可见刘邦对张良是有多么的敬重了,众人对汉高祖的这一行为感到甚是惊讶。
二、出身名门自带光环。
大家对于那些有家世,有能力的人说出的话,都会不自觉地相信,因为都知道这样的人从小接受的教育都是良好的,他们从不说大话。但是,当一个既没有本事,也没有优越环境的屌丝的话,大家往往会不屑一顾。这就是家境背景的力量,在无形之中就为你加上了一个让众人信任的光环。从出生来说,张良不是平民老百姓,也算是比较显赫,他的父亲是当时韩国的一个宰相,后来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灭了韩国。韩国虽然已然不复存在,但是张良父亲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无上荣耀一直为儿子带来信任加成。在当时,一个名门贵族的后人,给人的感觉就和一般人不一样,让人情不自禁的就会去相信他们说的话。
三、兴趣相投成为知音。
俗话说,知音难觅,一个人一生倘若能够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可以说是非常的幸运。就拿大家熟知的伯牙子期来说。俞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可命运弄人,钟子期还是比伯牙先走了。因为子期的去世,给伯牙带来了很大的阴影,让伯牙觉得,这世间再无知己,能够像子期那样听懂自己的音乐了,于是将自己的乐器摔破,自此,再也不弹奏了。张良和刘邦也是这样的一对知音中的典范,两人的际遇让他们走到了一起。因为韩国是被秦国吞并的,这让张良非常的悲伤,在愤怒之中,他决定做出一番事业,夺回自己的土地。但是,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正在这个时候,张良碰到了刘邦,恰巧,刘邦也正谋划着自己的一统天下大业,这让两人产生了共鸣。二人诉说完自己的志向,都觉得彼此就是自己要找的人,当即决定强强联手。
四、出众的能力,令人佩服。
有句话说,当一个人足够的强大,就会被更强大的圈子主动吸收进去,足以见得,能力高低是一个人走的远不远的标尺。而张良就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人,在汉军征战期间,正是由于他的出谋划策,使得不少将领都被他的能力所折服。刘邦深刻的明白,张良很多方面都高过自己。所以对于张良的崇拜,完全是出自于内心。而正是张良的能力才让刘邦如此折服。
五、救命之恩,永生难忘。
重情重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于他人的帮助,更是不能忘记回报。而刘邦也是这样一个讲道义的人,要知道张良曾经可是救过刘邦的性命,可想而知刘邦对张良是何等的崇拜了,毕竟自己是立志要当皇帝的人,总不能最后还将他杀死吧。
六、轻名利,重品行。
张良是个不图名利的人,可能这源自于身为宰相之子,上上下下都知道张良为人清廉,无人不对张良心怀敬畏,刘邦也是如此。时至暮年,张良的归宿也给刘邦吃了一颗定心丸,因为他放弃了官场,放弃了利禄,选择了急流勇退。找到退路的张良从此隐居深山,再也不为事实所惊扰,安然度过晚年。有人说,这是张良的初心,他不愿意继续为天下事困扰,也有人说,这是张良预感到将来有此一南,提前做出的安排,以此来保生。这些事小编个人的看法,都是从故事中发觉出来的,还有很多故事等待着屏幕前的你去倾听。
大家觉得小编的分析怎么样呢?假如你还有其他见解,欢迎在文章下方留言,与大家一同讨论其中的大智慧。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