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公司转产口罩的生产线有条不紊地运转。南方日报记者 鲁力 摄

比亚迪跨界援产口罩与消毒液,3天出图纸、7天出设备、10天出产品;华为火速援助火神山医院5G基站建设,团队仅用3天就完成整套建设流程。

大疆科技借助无人机开展体温测量和病毒消杀,既可避免人与人直接接触交叉感染,同时立体喷洒消毒药液,防疫消杀效果更好;中兴通讯援助雷神山医院建设,前方网络扩容与雷神山医院建设同步开展,后方关键设备备件从深圳紧急发货。

防疫战也是科技战。作为一座科技之城、创新之城,深圳的科技力量为全省、全国打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了“深圳力量”“深圳智慧”,多项疫情防控前沿科技的研发及应用获得世卫组织、国家主管部门及国内外媒体等的高度肯定。

5月19日,深圳疫情防控系列新闻发布会(科技抗疫专场)举行,深圳市科技创新委、中科院深圳先进院、比亚迪、华大基因等机构、企业介绍了深圳科技力量助力抗疫的一系列举措。

●南方日报记者 王春艳

1 科研“疫”线

全面动员为抗疫科研开“绿色通道”

5月初,深圳组建“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下称“创新中心”)得到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批复同意,深圳打造全球有影响力的医疗器械产业又前进了一步。

创新中心是深圳首个、省内第二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也是我国医疗器械领域唯一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

中科院深圳先进院副院长吕建成表示:“深圳先进院联合牵头建设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将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补齐高端医疗装备的短板,填补学术与产业的鸿沟,着眼解决企业的技术瓶颈。”

这只是该院利用科技力量抗疫的缩影。据统计,今年,中科院深圳先进院先后派出17支团队参与到抗疫攻坚战中,攻关领域涉及大数据防控、药物筛选、快速检测、预防消杀等多个方面。

这些项目稳步推进的背后,离不开科研人员的主动担当。其实,深圳采取多项举措激励科研人员担当作为,解决科研人员的后顾之忧。

一方面,在已发布的2020年度市科学技术奖四类奖项申请指南中,明确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科技成果,参评2020年度市科学技术奖,可不受获奖完成人、成果推广应用满两年以上、项目需结题验收的限制。

另一方面,深圳最大力度鼓励攻关和宽容失败。疫情防控科研项目取消申请人年龄限制,只要有情怀、有基础、有优势就可以申报;不纳入市级科技计划项目限项范围,项目中止或验收不通过,不列入科研诚信异常名录。因受疫情影响无法按期提交科研项目验收申请的,允许项目承担单位申请最长6个月的延期验收。

吕建成表示:“此次疫情启示我们,在国家有重大需求的时候,科技人员要有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能力,我们科技人员要关注运用科技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

深圳市科技创新委主任梁永生透露,下一步,深圳科创委还要继续在人才、平台、设备、物资四个方面做好保障工作,同时一定要做好生物安全工作,规范各家科研单位和高校有序地进行科研工作。

2 全球担当

深企成全球抗疫中的“中国名片”

上周,一架飞机把迈瑞医疗一队用户服务工程师送往俄罗斯。为了驰援俄罗斯抗疫,迈瑞排除万难,最终协调货机、客机把物资设备及支援人员准时送达。

这一队工作人员将要在俄罗斯和迈瑞当地的团队一起工作两个月,他们将在俄罗斯50家医院进行设备安装、调试、培训工作。在俄罗斯,迈瑞是俄版火神山医院的主要设备供应商,为其提供3000多台设备,包括监护仪、呼吸机、输液泵等产品。

在全球,迈瑞提供服务的国家和地区还有很多。迈瑞医疗常务副总裁吴昊介绍:“从1月底到现在,迈瑞已经给全球提供了20多万台抗疫设备,其中发往海外的就有超过10万台抗疫设备。”

随着疫情的发展,华大基金的“火眼”实验室也因为自动化和高质量的检测能力,被多国引进,成为国际抗疫行动的“中国名片”。

目前,“火眼”实验室已成功在阿联酋、文莱、塞尔维亚、沙特阿拉伯、澳大利亚、加拿大、菲律宾等国家和地区落地,使得这些国家的核酸检测能力迅速提升。其中,塞尔维亚的核酸检测能力提升2倍,澳大利亚提升3倍,文莱提升4倍。

华大集团执行董事朱岩梅透露,目前,20余个国家和地区有70多座“火眼”实验室已启动或在洽谈中,预计日检测通总量超过30万例。

病毒没有国界,需要全球共同携手应对。包括迈瑞、华大基因在内的深圳企业一如既往,与全球分享一线抗疫的技术和前线经验,承担“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责任,为打好全球疫情防控阻击战作出应有的贡献。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从口罩、医疗设备等关键防疫物资火线交付,再到无人机、机器人等科技防疫产品提供支持,深圳科技力量以前沿技术和方案为全球防疫提供硬核支撑和创新思路,为世界抗疫注入信心。

3 “硬核”制造

24天诞生全球最大口罩生产商

3天出图纸、7天出设备、10天出产品、24天后单日产量达500万只,仅仅用24天时间,就成为全球最大的口罩生产商。

这就是深圳企业比亚迪的速度,也是深圳制造的速度,彰显出深圳制造企业极强的韧性。

1月底,比亚迪总裁王传福发了一个朋友圈:“作为中国制造业的一个代表,我们应该站出来,动用一切力量援产口罩、消毒凝胶等防疫物资。”

截至目前,比亚迪口罩日产量达5000万只,而且还在以每天100万到300万只的速度扩产。如今,比亚迪的口罩不仅在国内销售,还销往意大利、日本、塞尔维亚等国家和地区。预计5月份,比亚迪口罩出口将超过10亿只。

成为全球最大的口罩生产企业并不是偶然,这得益于我国完善的产业链。比亚迪总裁办公室主任李巍表示,中国完善的产业链基础,使比亚迪有条件和资本,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口罩生产企业。

“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大口罩产能和完善口罩供应,进一步助力打赢全球‘战疫’。”李巍透露,比亚迪积极贯彻国家复工复产政策,持续加强技术创新,大力发展芯片、动力电池等核心技术,以及新能源汽车和轨道交通等高端制造业,共同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助力国家新基建建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国家需要什么,我们就造什么”,深圳做到了。梁永生表示,经过各方面的艰苦努力,疫情防控总体态势积极向好,但要最终降服病毒,科研攻关仍需拿出更多“硬核”成果。“面对疫情,我们将继续综合施策,助力各类创新主体健康发展,以更前瞻的眼光、更务实的举措,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为抗击疫情贡献深圳力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