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正确的方法就是让幼儿把心里想说的说出来,例如:孩子不想上幼儿园,就可以说,宝宝不想上幼儿园呀,妈妈有时候也不想上班,因为有的时候妈妈上班也会遇到自己不会做的事,有时候事情很多了,妈妈觉得累了,也会想:不去上班就好了。当孩子和你说真话时候,如果家长随意指责,孩子会因为你的不理解,从此不再告诉你真相,甚至对你说谎。

场景一

回到家,妈妈看见3岁4个月丹丹迫不及待的从书包里拿出一个芭比娃娃,妈妈问:“丹丹这是哪里来的?”丹丹说:“这是佳怡送的?”妈妈问:“还送给谁了?为什么送给你呀?”丹丹含糊其辞,躲避妈妈。妈妈感觉不对,第二天问老师,才知道是丹丹拿了佳怡的芭比娃娃悄悄放进自己的书包里。

场景二

某某小朋友正在说昨天去了香港迪斯尼乐园玩了什么。。。,5岁的东东也兴高采烈的大声说起自己不光去过,还去过上海和日本的迪斯尼乐园,精彩的发言赢得了阵阵掌声。老师在和家长交谈的过程中,表扬东东见多识广,不光去过香港、上海和日本的迪斯尼,还讲得绘声绘色的。东东的妈妈说:“东东压根就没去过迪斯尼呀”。经过交谈,了解到东东可能是听家长讲过或是看过电视里聊起过。

场景三

一天,4岁8个月的飞飞小朋友把美工区的墨汁拿到洗手池冲洗,并往墙上泼。强强小朋友看到后告诉了老师。飞飞在老师面前低头不说话,不承认也不否认。趁小朋友和老师都出去户外活动时,飞飞把墨汁泼洒到强强小朋友的床上。老师在询问飞飞的时候,他拒不承认,一直说着:“没有没有”。但是老师却发现,他的裤子和鞋子上有墨汁点。

场景四

3岁5个月的彤彤早上起来哭闹的特别严重,不愿意上幼儿园,一会儿说肚子疼,一会儿说头疼。妈妈带她到医院检查什么事都没有,回家的路上也没事,在家里一个人玩的时候也没事,只要听妈妈说,要上幼儿园,就又开始闹肚子疼。

场景五

5岁5个月的晗晗在幼儿园犯了错误,受到了老师的批评。妈妈来接他时,他拉着妈妈的手就往外走,在离开教室后,对妈妈说:“今天老师表扬我了。”

关于说谎的界定:

1.德国教育学家斯鲁克教授说:“幼儿第一次有意义的说假话,是他成长过程的一个重大进步,幼儿说谎标志他有了想象力,用开创性的行为和周围环境打交道”2.皮亚杰认为,幼儿说谎行为是一种很正常很普遍的行为,幼儿的思维发展水平受限,不能准确的辨出主客观世界的实际差别,这时候就会出现与事实相差别的谎言,也是从他律到自律,会因为自我中心和规则之间的冲突从而产生说谎的行为。3.也有研究表明,人的一生中几乎都有过说过谎的经历,就像善意的谎言,假装的、伪装的,但怎么说也是谎,所以不要谈谎色变,这是每个人一生都要面对的课题,只是说谎的动机不同而已。

解读与分析

1.在幼儿园阶段,小朋友分为无意说谎和有意说谎两种。无意说谎就是因为他的认知水平发展不成熟,或者是说现实与想象混淆,时间概念掌握不准确,这都是因为他们的认知水平不成熟导致的,常有心理错觉。

2.从幼儿认知和心理理论能力发展的特点来看,3——4岁幼儿说谎,是无意识的、不自觉的,属于无意说谎,常表现为满足愿望的心理、理解性心理错觉和自信心的萌动等。

3.有意说谎是在幼儿5岁时开始萌芽。其目的是为了满足某种愿望或避免责骂等,并常伴有紧张不安、恐惧内疚等情绪体验。

4.下面,我们重点分析和解读幼儿有意说谎行为的原因:

(1)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不当所致。孩子做错事后,家长采用简单粗暴的手段,打骂、讽刺、嘲笑孩子,于是有些孩子为了逃避家长的惩罚、责怪,就采用说谎的做法以免受皮肉之苦。幼儿害怕的主要原因是来自被惩罚的恐惧心理。成人会随时用自己的标准来衡量幼儿的做法,这就会让幼儿在潜意识当中产生一种自我保护的状态,当自己做错事的时候就特别害怕,害怕被责备和惩罚就会产生说谎的行为。例如场景三,飞飞小朋友的爸妈经常对孩子大声呵斥,有时还会动手打骂,打完以后又愧疚不已,对飞飞又是百依百顺。所以当飞飞做错事的时候,就会利用说谎来逃避惩罚。

(2)自卑感的反常表现。有些孩子存在自卑心理,因为这些孩子的自理能力、学习能力、社交能力或者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弱,他们害怕在集体当中被小伙伴嘲笑、被老师批评。或者长期不被重视的小朋友,也会产生自卑感。所以为了逃避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他就用说谎这种办法来保护自己。例如场景四,彤彤平时在家倍受溺爱,很多事情都是父母包办,自理能力比较弱,在幼儿园不会自己吃饭,自己上厕所。老师和父母沟通了几次,期望在家里她可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以锻炼她的生活自理能力。她感觉上学有压力,不愿意面对,所以害怕上幼儿园,就假装肚子疼,逃避上幼儿园。

(3)取悦他人的虚荣心理。虚荣心是一种想要获得他人注意、赞赏、羡慕的动机和情感,是希望得到别人注意的心理归属需要。为了自己的虚荣心、维护自己的尊严,为了博得他人的赞赏、夸奖以及取悦他人,在实力难以达到的情况下,便出现了有意说谎。场景五中的晗晗小朋友为什么会说谎呢?原来,他妈妈送他来园时对他说:“你哪一天不被老师批评,我们就高兴了!”他想让妈妈高兴一下,所以就说谎了。

(4)从自律到他律自然的过程。幼儿的年龄特征、个性特点等因素决定了幼儿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并容易将家里的行为习惯迁移到幼儿园以及其他社会场所。如果在家里的情况是只要他喜欢的东西都是他的,那么到幼儿园的时候很多东西他喜欢也就理所当然的认为是自己的东西。例如场景一中的丹丹小朋友,她家里有个姐姐,平时姐姐的东西她想拿就拿,于是在幼儿园看见别人的东西自己喜欢,就没忍住拿回家。妈妈问起,担心被妈妈批评,就撒谎说小朋友送的。一般幼儿园拿东西回家的现象发生最多的是小班幼儿,其次是中班,大班幼儿就很少这样做了,所以家长可以平常心对待,不要上升到道德层面去批评他。家长可以告诉他:“别人的东西要经过别人的同意,可以借,也可以用自己的玩具交换着玩”。

(5)“异化”的教育方法。成人“异化”的教育方法所带来的“榜样作用”是造成幼儿有意说谎的重要原因之一。人们常以优厚的物质奖励或表扬性语言来鼓励幼儿良好的社会行为,但评价指标却模糊,缺乏客观标准,使幼儿常常通过有意说谎来获得奖励或赞美。例如:场景二中的东东小朋友,把看过听过的事情想象成自己真实发生的事情,加上同伴崇拜的目光,老师赞许的语言,所以就说谎称自己去过迪斯尼。

我们可以做什么

1.家长首先要检查自己的言行,切莫指责,更不能随便打骂,和孩子做朋友。当孩子碰到问题的时候,家长不要动不动就指责说:让你不要怎么怎么样,你偏要怎么怎么样,或者说我说不行就是不行,更有甚者还会打骂。当孩子和你说真话时候,如果家长随意指责,孩子会因为你的不理解,从此不再告诉你真相,甚至对你说谎。所以家长要先和孩子做朋友,不管他做错了什么,先不要生气,理解和共情之后,再让他说出原因和真实的想法。

2.家长要信任孩子和尊重孩子。在家庭中创造民主和谐的人际关系,消除孩子的恐惧心理。孩子犯了错误要耐心帮助,我们要站在幼儿的角度实事求是公平公正地看待问题,帮助儿童,爱护他,告诉他每个人都会说谎,都会犯错误,何况很多事情还有其他更好的解决方法,只要提出来,父母会和他一起想办法。在交流讨论中提高他的自我解决能力,教育孩子敢于承认错误,讲真话,做诚实的孩子,要知道如果孩子如果不跟最亲近的父母说真话,就会寻找其他的人,这更不可控,存在更多危险。

3.父母的言行要一致,对孩子提出的要求要切合实际,不要轻意许诺,开空头支票不兑现,使孩子感到父母在欺骗他们,从而也跟着学说谎。

4.无意识的说谎不必过分担忧。4岁之前的说谎行为都可以称为无意识的说谎,这种行为会伴随着幼儿年龄的增加、认知水平的发展自然而然的消失,不必大惊小怪。正确的方法就是让幼儿把心里想说的说出来,例如:孩子不想上幼儿园,就可以说,宝宝不想上幼儿园呀,妈妈有时候也不想上班,因为有的时候妈妈上班也会遇到自己不会做的事,有时候事情很多了,妈妈觉得累了,也会想:不去上班就好了。那宝宝你为什么不想上幼儿园呀?宝宝看到你和他有同感,也会把不上幼儿园的原因告诉你,你就可以想办法解决了。所以大人要认真的倾听孩子的声音,才能真正的帮助孩子。也就是说这个时候要示范说出自己的感受,教会了孩子用准确的语言来描述真正发生的事情,或者是自己的真实感受,不光可以提高孩子的语言发展水平还能够增加孩子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幼儿园和家庭要一起来教育孩子。家园要勤于沟通,家长可以把孩子在家的表现告诉老师,一方面让老师更了解孩子的真实情况,家园一起合作想办法;另一方面,通过与老师沟通,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全面了解自己的孩子,更加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

因此,孩子说谎那些事儿,你了解了吗?期待我们每位家长都能和孩子做朋友,让自己的孩子可以安全地说出自己的真心话。也期待遇到孩子说谎的家长可以从容地应对,并反思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