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期间,国军有一支著名的部队,那就是74军,这支部队几乎打满了抗战全场,立下赫赫战功,成为名副其实的王牌部队。74军下辖‘三五部队’,即五十一师,师长李天霞,五十七师,师长余程万,五十八师,师长廖龄奇。

74军改编成整编74师,师长是张灵甫

1941年10月22日,长沙第二次会战刚结束,蒋介石主持了军事检讨会议,有功的将领均被表彰,但五十八师师长,廖龄奇却因‘临阵脱逃’被枪决,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廖龄奇毕业于黄埔第三期,是蒋介石绝对的嫡系将领。1926年,北伐时汀泗桥一战成名,抗战爆发前已经是第五军八十八师364旅的旅长。抗战初期,廖龄奇率军参加了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九死一生,浴血沙场,成为抗日名将。

南京保卫战结束后,廖龄奇接到了原八十八师师长俞济时的邀请,让他去74军当副师长。74军是在1937年组建的,还是一支新部队,急缺军事人才。八十八师是成名已久的嫡系中央军,让廖龄奇去还没什么名堂的74军,的确有些屈才。

廖龄奇

但是廖龄奇比较重感情,老上级都开口,也就爽快地答应了,去74军担任了58师的副师长,不久就升任为师长,副师长是后来赫赫有名的张灵甫。

俞济时是黄埔一期生,还是浙江奉化人,是蒋介石嫡系中的嫡系。俞济时将74军视为自己的起家资本,搞来不少兵源和武器,短短两年时间,74军就成为国军中的佼佼者了,在此感叹一句,还是嫡系部队好办事。

1939年6月,俞济时因表现突出,另有重用离开了74军。俞济时走后,51师师长王耀武,升任为74军军长,51师师长由李天霞填补,而57师此时也编入了74军的序列,再加上廖龄奇的58师,74军自此开始了辉煌的征程。

老上级俞济时走后,廖龄奇和新军张王耀武有些合不来。王耀武是黄埔三期生,只比廖龄奇高一期。而且廖龄奇认为王耀武偏心自己的老部队51师,每次打仗总是把58师放在前面血拼,51师呆在后面保存实力。

王耀武(中)

本来啊,谁先上都一样,起码大家轮着来。但是王耀武一直让58师先上,这就让廖龄奇不满了,1941年9月长沙第二次会战爆发,廖龄奇对于王耀武的不满也同时爆发了。

长沙会战爆发时,74军正在赣北休整。但是鬼子来势汹汹,薛岳紧急调74军来救火。王耀武接到命令后,有点傻了眼,三个师都在自己驻地呢,集结起来需要时间,从赣北冲到湘北也需要时间,但军令如山,只能执行了。

当然这一次和之前一样,58师、57师当先锋,51师作为预备部队殿后。和日军开战后,前面的两个师打得很辛苦,万万没想到,作为预备队的51师在后面,也遭遇到敌人了。

李天霞指挥51师打了一阵,眼看敌人太猛,可不能把军长的老部队打光了,于是李天霞决定撤退。51师撤退是李天霞擅自下的命令,就连王耀武都不知道,当然58师也不知道。

李天霞一撤退,日军就从侧面包围过去了,不但58师陷入重围,就连王耀武的军部也被敌人包了饺子,在警卫员的拼死掩护下,王耀武才终于得以脱身。

薛岳

廖龄奇率领着58师正和日军拼命呢,听到侧后方传来的枪声,立马明白了,李天霞这小子跑路了。面对两个师团的夹击,廖龄奇一边问候李天霞家人,一边指挥部队血战,终于带领伤亡大半的58师突出重围。

在如此绝境,把部队带了出来,已经是了不起的成就了,也由此可见廖龄奇的确是个猛将。这一战让廖龄奇对王耀武彻底失望了,他说道:你们不心疼58师,我心疼。不断发电报指责王耀武,甚至连薛岳也骂了。

于是廖龄奇带着部队脱离了战场,乘坐火车撤到了株洲。然后廖龄奇将部队交给了副师长张灵甫,自己请假回家结婚了。

第二次长沙会战,长沙一度失守,蒋介石对于国军的表现十分不满。但是薛岳和王耀武,找到了个背锅的,那就是廖龄奇。

等到结婚回来后,廖龄奇就被薛岳抓住,送到了军事检讨会上。本来廖龄奇仗着自己的老蒋嫡系,认为自己会没事呢。可是他廖龄奇没想到,蒋介石在会议上,没有经过军事法庭审判,直接下令将他枪决,理由是临阵脱逃。

蒋介石

廖龄奇就这么不明不白的被杀了,58师的四个团长,深知来龙去脉,他们集体提出离职。一来廖龄奇的确死得冤枉,最该处罚的是擅自撤退的李天霞。二来王耀武太偏心,再这样下去,谁还愿意为他拼命。

四个团长集体辞职的事情,把蒋介石都惊动了,他派人好好调查了一番,才终于弄清楚。可是廖龄奇已经身亡,已经追悔莫及了,只能安排厚葬,抚恤家属,这才把58师稳住,副师长张灵甫也因此被提拔为师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