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些家长甚至因为自己喜欢而给孩子报跳舞、画画、弹乐器等等,甚至当孩子提出想要学点什么时,也会想比利的父亲那样带有偏见而拒绝孩子。其实不管物质能力怎么样,我们最重要的还是对孩子的支持和鼓励,而不是用经济能力来否定和压制孩子,不然就会像比利那样,充满自卑和偏执。

每次美妆博主李佳琦直播的时候都会上微博热搜,大家都已经见怪不怪了,我们都知道李佳琦的"Oh my god!买它!"但是我们不知道其实在李佳琦刚出现在大众视野时,也有很多人质疑他。

很多人在不了解他之前很容易给他贴上"娘"、"做作",很多诸如"好好的男生做什么美妆博主"等的刺耳评价,若不是因为他超强的业务能力和路人缘,他也得不到今天的成就。

也许也是因为这一层缘故,大家对李佳琦的表现也会比较苛刻,相比起同段位的带货主播薇娅,他要接受的非议也更多。

男生就不能化妆吗?这其实是一个颇有争议的话题,我接下来要给大家推荐的电影——《跳出我天地》,就想和大家聊聊这类话题。

《跳出自己人生》:理想没有边界

《跳出这天地》是2000年上映的电影,豆瓣评分8.8,好过95%的剧情片和儿童片,也曾获得过奥斯卡最佳导演和最佳影片的提名。

这部电影讲的是一个有着芭蕾梦想的男孩子的故事。

11岁的比利与他的父亲、哥哥和奶奶生活在英国北郊的一个小镇上,比利的父母和哥哥都是矿工,也参与过当时声势浩大的罢工运动,所以家里的经济条件不是很好。

可就在这样紧张的情况下,父亲还是每天拿出50便士让比利去练习拳击。

可比利在拳击馆狸根本跟不上队友,展现不出一点学拳击的天赋,反而是在偶然一次机会中进入了芭蕾舞馆,得到了老师的许可和女孩们一起练习芭蕾,他才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乐和自信。

此后他便经常去舞蹈室和女孩子们一起练习,可纸终究包不住火,家里人很快就知道了,他们激动地反对他练习芭蕾,这让比利十分沮丧和伤心。

但舞蹈室的老师觉得比利舞蹈天赋很难得,支持他继续跳芭蕾,为此她还帮忙游说比利的家人。

但比利的家人并不同意还和比利大吵了一架,但老师并没有就此放弃,甚至为他免费教学,也希望他可以实现自己的芭蕾梦想。

而比利也拼尽全力努力练习,在一次圣诞节晚上,他在父亲面前的一次表演,终于改变了父亲的想法,而最终,他也如愿进入皇家芭蕾学校学习。

家长要注意,最容易埋没孩子天赋的两个"坑"

今天推荐这部电影,并不是想说它的技巧和剧情有多好,而是想从育儿的角度来谈谈这部电影告诉我们的——最容易埋没孩子天赋的两个"大坑"。

1."有色眼镜"会给孩子带来错误的导向,埋没孩子的天赋

在比利的父亲看来,学拳击才是真男人的表现,男人跳芭蕾舞,就是娘娘腔,所以当他发现比利居然用自己给的钱偷学芭蕾时,简直要气疯了!

他愤怒地对儿子说:"男人应该踢足球,或者打拳击、玩摔跤,而不是这该死的芭蕾舞!"

而比利大胆地回击:"学芭蕾没有什么不对!韦恩史立普也是跳芭蕾的。"可他顶嘴没几句,就挨了父亲的一顿暴打。

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是带着"有色眼镜"强迫孩子报兴趣班呢?孩子真正喜欢且选择的,有几个?有些家长甚至因为自己喜欢而给孩子报跳舞、画画、弹乐器等等,甚至当孩子提出想要学点什么时,也会想比利的父亲那样带有偏见而拒绝孩子。

我们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地听从孩子的内心和兴趣来选择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呢?

另一方面,父母的成见也会给孩子带来错误的引导。

回想我们自身的成长经历,是不是很多时候家长和老师说是对的事,我们也觉得是对的;他们说是错的,我们也觉得是错的。

所以,我们给孩子传输的认知是非常重要的,其实只要孩子不做违法和伤害别人、伤害自己的事,我们其实可以和孩子商量,给孩子建议和引导。

2.性格的坑:自卑和没有安全感,会阻挡孩子追梦

在影片里,比利因为母亲去世的早,从小在单亲家庭长大的他性格里也会充满自卑、忧郁、没有安全感,所以他非常介意自己的出身。

"矿工的儿子也能跳芭蕾舞吗?"他在内心里问了这个问题。

在他第一次去到芭蕾舞老师家里时,他看到豪华的装横感到自卑和不安,特别是当老师的丈夫讲起罢工的事情时,他不断地深呼吸、感到十分地焦虑。

而到了皇家芭蕾学校参加甄选时,更是觉得自己不行,自卑和不安淹没了他,来自贫民窟的他似乎和这所上流社会的学校毫不沾边。

面试的时候看着老师盯着自己的眼神,他整个人都绷紧了,他感到不舒服,并不是他觉得老师的眼神太过严格和凌厉,而是他内心深处的不自信,以及对自己的否定。

心理学家谈到,心里极度自卑的人,他们的自尊心也格外强烈。

显然,比利被自己的出身和家庭束缚了,也是因为独断的父亲和暴躁的哥哥,他性格方面的偏执和自卑也更强烈了。

父母要避开两个"大坑",让孩子找到自己的人生

1.让孩子自由选择自己的人生,追寻自己的兴趣

球星DwyaneWade他在2月份的时候公开支持自己12岁的儿子Zaya改变性别。

在Zaya回到家和他说起这件事情时,他并没有像别的家长一样大声斥责自己的孩子,觉得自己的孩子是不是有问题,而是坐下来和孩子好好探讨了这个问题。

在艾伦秀上他谈到:""And we're trying to figure out as much imformation we can make sure that we give our child the best opportunity to be, her best self."

生活中,我们发现孩子有时候提出的想法或者兴趣可能和我们想象的不符,但是发现孩子天赋,或者说发现孩子思想的第一步,就是尊重孩子的想法,并引导他形成对事物的一个客观的认知。

没有谁对谁错,只有是否互相尊重。

2.放下家长姿态,给予孩子爱和关注

很多时候我们生了孩子,会不自觉地将孩子作为自己的附属品,总是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和孩子对话,觉得孩子应该听自己的,不然就是叛逆、不听话。

胡适先生曾经在一封书信里写到:"我们生了他,只有抱歉,何谈施恩。"

胡适先生对待自己的孩子,就像对待一个大人、一个朋友,他从来不觉得自己是父母,就可以决定孩子的人生。

同样,放下父母的威严,给予孩子关注和爱才是激励孩子追求梦想的动力。

3.物质力量是孩子发展兴趣的根基

当我们知道孩子的兴趣发展方向时,比如学艺术的孩子,他们所需要的经济条件还是很重要的。

在电影的最后,那个专横的母亲为了支持儿子的芭蕾舞梦想,放弃了罢工,重新回到了矿场。

其实不管物质能力怎么样,我们最重要的还是对孩子的支持和鼓励,而不是用经济能力来否定和压制孩子,不然就会像比利那样,充满自卑和偏执。

所以,要想真正发挥孩子的天赋,让孩子自由快乐的成长,就要避开两个"大坑",支持和尊重孩子,放下"有色眼镜",让孩子追求自己的兴趣吧!

我是尼莫妈妈育儿师,也是5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