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说:“我还是来迟了,看来誉王已经吃了一个暗亏”,面对誉王与秦般弱的不解,梅长苏又接着说道:“蒙挚作为禁军统领,是整个京城皇帝最为倚重的护卫首领,若这样的人也牵涉到党政之中,甚至已经隐隐有了站队之嫌,对于蒙挚是福是祸。由于儿子被救,何尚书自然满血复活,快速的投入到了年底的各项收礼工作中,但也正是因为何尚书的反常,才让梅长苏深觉有异,于是细查之下,果然发现了端倪,而秦般弱的这招偷天换日,也从良招变成了昏招,不但未解救出吏部,还让誉王折了刑部。

秦般弱作为誉王麾下原本最得宠、最忠诚的谋士,本是誉王最倚赖之人,但在梅长苏入京以后,几厢对比之下,秦般弱渐渐的成为了吉祥物,依旧中看但不再那么中用。

01:

而造成秦般弱如此局面的原因,有四:

第一是秦般弱的优势本就不在分析,而是类似于琅琊阁的情报收集,秦般弱出自滑族,乃璇玑公主其中一个徒弟,在璇玑公主离世以后,整个滑族的情报组织便交到了秦般弱手中,借助“红袖招”这一布满京城的暗粧,秦般弱掌握到了极多的隐秘和第一手消息。

第二是秦般弱的格局,誉王曾经便对秦般弱如此说过:“若是你的格局可以放得更大一点,你便会成为我最大的好帮手”.

而正是因为秦般弱狭隘的格局,造就了她在某一件事情上的处理只会着眼在这件事情本身,为了处理掉问题而去想出具体的办法,从而忽略了与之关联的其他部分可能受到的巨大影响,秦般弱的这种性格注定了她只能是一个好的战术家,而非战略家。

第三是梅长苏的诱导和打压,人最怕的不是“自身优劣”,而是“相互对比”,即便秦般弱有着诸多不堪之处,但她终究算是极度聪慧之人,若不是梅长苏的几次刻意打压和衬托,谁又能说秦般弱不是一个合格且优秀的谋士呢?

第四个原因,原本是最主要的原因,但随着秦般弱与誉王瓜葛的日渐深厚,这一层原因也逐渐的成为了一个可有可无的原因。当年璇玑公主成立红袖招再传授于秦般弱,依照璇玑公主的临终遗愿,整个红袖招并不是真正的要去辅助某人,她们更多的作用是在搅乱时局,让大梁多增内耗,同时在合适时期重启滑族。

02:

梅长苏入京以后,借助“郡主比武招亲一事”树立了自己麒麟才子的威名,其后又阴差阳错借助“营救霓凰和靖王一事”让誉王对自己深信不疑。

几次有力的证明之后,誉王开始对梅长苏百般推崇,而另一边的秦般弱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虽然有能人异士来帮助自己的主子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情,但当自己地位岌岌可危的时候,人难免会多出许多不一样的心思,于是秦般弱开始寻求表现的机会。

但这两次所谓的表现机会,却都在事后被证明为“神一样的助攻,猪一样的队友”。

第一件“神助攻”:吏部尚书之子何文新一事。

第十集中在梅长苏的安排、宫羽的“暗器”帮助之下,当朝吏部尚书之子何文新失手错杀了文远伯之子邱泽,此为整个案件开始的导引。

吏部乃是誉王手底下现有能够掌握的最重要部门,而年过五十膝下只有一子的何尚书又心忧爱子,无心工作,于公于私何尚书这桩难处,都必须誉王出面予以解决。

但杀人之事,又是天子脚下,最为重要的是被杀之人邱泽之父文远伯同样非普通的升斗小民,想要依照常规的处理手段,大事化小自然是难上加难。

于是事情一拖再拖,何尚书也无心工作,但年底诸事又甚为重要,就在此时,神一样的秦般弱站了出来,提出了一个神一样的建议:“用另一个与何文新相似的人,顶包了狱中的何文新。”

由于儿子被救,何尚书自然满血复活,快速的投入到了年底的各项收礼工作中,但也正是因为何尚书的反常,才让梅长苏深觉有异,于是细查之下,果然发现了端倪,而秦般弱的这招偷天换日,也从良招变成了昏招,不但未解救出吏部,还让誉王折了刑部。

如果我们回到前面去看,梅长苏之所以觉得事情有异的源头是在何尚书的突然反常,而这里暴漏的恰是前面所说秦般弱“失势”的四个原因中的第二处:“格局太小”。

在秦般弱提出“换囚”之后,如果她的格局可以更大一点,自然可以联想到换囚之后可能会给何家人带来的改变以及其他的一系列影响,比如突然病好的何家老母亲,又如突然重新投入工作的何尚书,也包括突然就暴毙的狱中囚犯,和拖了许久却突然结案的刑部……

所谓的事出反常必有妖,如果秦般弱在提出第一个方案之后,可以站在全局去复盘整个相关联的一切,或许她便会交代何尚书低调些许,自然也就少了其后的诸多麻烦。

当然这些也未必可以抵得住梅长苏的持续进攻,要知道吏部尚书的倒台是源于秦般弱的助攻,但从一开始梅长苏的计划里并没有考虑这一手,心柳、心杨的临行壮语自然也不可能只是因为几句挑拨离间的话就可以解释得了的,故而其后心柳、心杨一定还有其他更为重要的任务,直到致礼部尚书于死地方止。

第二件“神助攻”:蒙挚被打一事

在梅长苏时隔十二年再次回到帝都度过的第一个除夕之夜里,发生了一起血案,前往各府送菜的12道內监队列中,其中一队被人刺杀在皇宫之中。

主使之人为谢玉,目的自然是为了削弱蒙挚在梁帝心中的信任,在谢玉的计划里,刺杀內监是一个开始,其后他会安排更多的行刺和动乱,从而持续的动摇蒙挚的禁军统领之位。

然而谢玉没有想到,誉王的一次进宫“仗义执言”却帮助了他的计划更进一步,而主导这次“进宫仗义执言”的人又恰是秦般弱。

在蒙挚因为护卫不利而被梁帝杖打20军棍后,秦般弱对誉王说:“此时如果进宫去为蒙挚在皇帝面前美言几句,相信事后蒙挚一定会感谢誉王!”正是这个明面上的好处加上一向对秦般弱信赖有加,誉王未加思索也未曾去请示梅长苏,便直接入了宫。

在入宫之后,回到誉王府的誉王,还未来及与秦般弱庆祝一番,梅长苏便已赶到!

他说:“我还是来迟了,看来誉王已经吃了一个暗亏”,面对誉王与秦般弱的不解,梅长苏又接着说道:“蒙挚作为禁军统领,是整个京城皇帝最为倚重的护卫首领,若这样的人也牵涉到党政之中,甚至已经隐隐有了站队之嫌,对于蒙挚是福是祸?”同样“即便蒙挚没有站队之嫌,但誉王你在此时入宫建言,给梁帝的印象也多半是为了拉拢蒙挚,而你一个皇子去拉拢保卫皇帝的禁军统领,所图为何?为了造反么?”

几番分析之后,誉王跌坐椅上,站在一边的秦般弱则很好的诠释了什么叫做“呆若木鸡,手足无措”。

此事对誉王在皇帝面前的“口碑”有一定的影响,但这并不是秦般弱这一昏招带来的最坏恶果,而是誉王就此形成的习惯!这才是真正对梅长苏有利的东西。

经历了“换囚”以及这次“进宫建言”两次事情之后,誉王对秦般弱不再那么重视,反之对梅长苏则愈加依赖,渐渐的养成了“凡事必问苏先生”的习惯,这一习惯的养成也彻底的让誉王就此落在了梅长苏的掌握之中!

当然秦般弱也曾经有过对于誉王有利的建议,比如“私炮房”一案的“把动静弄得更大一点”,便成功的将这一事情从太子可控、可辨变成了太子不可控、不可辨的局面中去了,但蛇蝎女人毒心肠的秦般弱,终究还是落得了半生谋划一场空,呜呼哀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