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因其通俗易懂又朗朗上口,所以在民间广为流传,很多俗语的背后还蕴含着很深刻的道理,就比如农老一辈人说的“北方女人不是人,南方的门不是门”,从表面意思来看,带有着对女性的严重的歧视,那么真的是这样吗。然后在后门附近开一个小水沟,人们洗衣服晾衣服就在这里,一般都是自家人才来这个地方,其他人可能都不知道这个地方的存在,所以这里是比较隐秘的,除非跟家人非常亲近的人知道,客人是不会知道这里的,所以就有了“南方的门不是门”的说法。

中华有上下五千年的万史,也造就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俗语作为传统文化中的一脉,是民间老百姓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的总结,有的是对民间生活的描述,也有的是对于生活的思考。

因其通俗易懂又朗朗上口,所以在民间广为流传,很多俗语的背后还蕴含着很深刻的道理,就比如农老一辈人说的“北方女人不是人,南方的门不是门”,从表面意思来看,带有着对女性的严重的歧视,那么真的是这样吗?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

首先,北方女人不是人

当然了,这里的不是人不是说真的不是人,而是说女人地位比较低下。古代社会男尊女卑,讲究女子“在家从父,出嫁从夫”,这种的制度,使得女性在家中没有什么地位。

众所周知,在我们封建社会,不论大小事情,女人基本上没有做决定的权利,全凭一家之主的男人做主,而且还不能进行社交活动,要在家中相夫教子。其实,那时候全国都是这种现象,但是为什么北方的女人地位就更加的低下呢?

这是因为在古代的时候,北方是政治中心,所以关于皇权的统治更加严苛,而皇权最重要一个标准就是宋朝理学提出来的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正是因为统治者对于纲常伦理的重视,使得宗族在维系封建社会的基层统治方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古代农业生产,男性是重要的劳动力,而且以宗族为单位的事务,也要求宗族更重视男性,以男性为宗族传承的根本。使得北方女性受到的限制就更加的严苛。

女人要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只需要好好地待在家相夫教子,伺候好公公婆婆,打理好家中的事务。也就没有了和比人交往接触的权利,就算是家中来了客人,女人也不能上桌同客人一起吃饭等等。

女人连与客人同桌都不行,更不用说与客人交谈了。于是就有了这么一个现象,如果家里没男人不在家,只有女人待在家中,恰好这时候有人来拜访,女人便会回答家中无人,客人便会回去,改日再来拜访。久而久之就有了这句“北方女人不是人”。

其次,南方的门不是门

那么南方的门怎么就不是门?很多南方的朋友听了这句俗语都表示很疑惑,其实这个门指的并不是我们普遍意义上的家里的大门和房门,而是指的古时候人们家中的后门。在古代,南方河流非常多,所以家家户户都是依河而建,人们盖房子的时候就会有一个前门和一个后门,前门用来迎接自己尊贵的客人,后门主要用来堆放杂物。

然后在后门附近开一个小水沟,人们洗衣服晾衣服就在这里,一般都是自家人才来这个地方,其他人可能都不知道这个地方的存在,所以这里是比较隐秘的,除非跟家人非常亲近的人知道,客人是不会知道这里的,所以就有了“南方的门不是门”的说法。

不过现在再看这句话,这个后门就会常常与我们所说的''走后门''联系起来,一般能够走后门的人都是有关系的人,而走后门并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所以走后门达到自己目的的人也不会告诉别人自己是走的后门,这样一来,就更加没有人知道后门的存在了。这种现象倒是与古代人们家中有一个后门的现象非常相似。

各位看官,你对古人所说的“北方女人不是人,南方的门不是门”这句俗语,是如何看待的呢?欢迎留言讨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