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张池明招呼父亲吃过饭,张彦邦说:“伢子,今辈子不要想家,好好跟着共产党闹革命,跟着红军打天下。他走出来,当着父子俩问明情况后,立刻抓住这个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典型事例,首先把父亲实心诚意拥护红军的行动大加表彰一番,接着又把儿子出以公心严于律己的作法夸奖了几句,随后慢条斯理地说:。

张池明将军在1955年被中将时,年仅38岁,是解放军年轻的中将之一。

他为什么这么年轻?因为他参加革命早。

1927年秋,张池明才10岁,就跟着叔父张柱邦在一家油坊做杂活,后参加黄麻暴动,再跟着叔父外出,宣传革命,张贴标语。不久,他当选为本乡儿童团中队长,后来又成为区儿童团大队长。

1929年,张池明调任少共光山县委儿童团,担任总队长。从此,12岁的他就离开了自己的家乡傅家凹——分管一个县的儿童团工作。

张池明厉害不?

两年后,1931年5月,少共鄂豫皖中央分局成立,张池明又成为少共中央分局委员——时年才15岁。

在战斗的岁月,张池明没有回过一次家。1932年春节后一天,父亲张彦邦从傅家凹家中背着一篓子草鞋,来到了鄂豫皖首府所在地——新集。父子俩久未见面,十分喜悦。

张池明招呼父亲吃过饭,张彦邦说:“伢子,今辈子不要想家,好好跟着共产党闹革命,跟着红军打天下。”

张彦邦本是乡苏维埃丈夫的土地委员,这次来看儿子,把自己业余打成的三十多双草鞋也背过来送给红军,于是便将它们交给了儿子。

临走时,他执意叫儿子打个收条。说回去后好向乡苏政府交个凭据。这样一来,反把张池明难住了。

“爹,你把草鞋送来就尽到心了,我不会开收条。”张池明说。

张彦邦不由一愣:“你在家时都能写标语口号,就不会打个收条?这两年你是咋工作的?……”

张池明说:“我们儿童局就不办这种公事。算了算了,你把这草鞋留下算了。”

张彦邦坚持说:“我大老远跑来拥护红军,也是应办的公事,你不办咋成?没有个纸条条叫我回去咋说?”

“你就说拥护了儿童局,送给伢子们穿了。”

“乡苏维埃还要登记造册哪!我空着两手回去,没个收据不成。”

父子俩争持不下,意外地惊动了正在室内的中共鄂豫皖省委书记沈泽民。

他走出来,当着父子俩问明情况后,立刻抓住这个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典型事例,首先把父亲实心诚意拥护红军的行动大加表彰一番,接着又把儿子出以公心严于律己的作法夸奖了几句,随后慢条斯理地说:

“张彦邦委员,我们得感谢你呀,你不仅积极拥护红军,还为我们养了个好儿郎。这伢子聪明伶俐,又十分好学上进,是个难得的人才。”

沈泽民挽留张彦邦住上一宿。但是,张彦邦说什么也不肯留宿。沈泽民这才给开了个收条,亲自把他送出大门,并叫张池明陪着送了父亲一程。

谁知这次送别,竟成为父亲俩最后的永诀。

后来,敌人对鄂豫皖苏区进行四次“围剿”。张池明的父亲、母亲都在跑反中相继病死、饿死,不幸离开了人世。姐姐张家英已经出嫁。就这样,张池明在傅家凹的那个家,不复存在了。

张池明后来说:“我是三四月间从泗店调到东区,做儿童团大队长。从此离开家,—走57年没有回家,趁参加新县纪念吴焕先烈士的大会,才看望家乡。”

57年后,张池明再次回到傅家凹时,原来的家早就没了,物是人非。他忍不住满眼是泪水,说:

“我记得离别时,父亲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家里你不用管,革命不要想家,出去要靠自己闯,做事就要做好。’祖父和父亲去世,是在解放后,我见了姐姐才知道的。我虽然对父母不能尽孝,但是我对党、对人民尽忠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