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我们走进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众多校址还是民国时校址的学校,我们会发现这些学校,校园景色都十分漂亮,到处充满着中国古典宫殿式的建筑,让校园景色美爆了。
您知道,这些校园是谁设计的吗?他缘何设计了如此的中式建筑。
这位设计者是毕业于耶鲁大学建筑系的美国建筑设计师墨菲。奇怪的是,一个美国设计者缘何设计了这么多中国宫殿式建筑。由于当时,中国存在众多的传教士,极力传播西方文化,但很多都得到中国人的反对,最为著名的就是义和团运动。
美国人墨菲,来到中国,对很多教会大学充满着西式建筑,突发奇想,要减少西方人在中国传教的阻力,校园设计要体现出更多的中国元素,减少中西方文化差异,为传教士在中国的传教减少阻力。墨菲借鉴中国古典宫殿的灵感,在许多大学设计了颇具中国特色的宫殿式建筑。
庚子赔款后,美国决定退还庚子赔款半数,用于培养留学生,并于清政府外务部商定建立一所留美预备役学校。这就是清华大学的前身。
1916年,墨菲受聘,为清华进行校园总体规划。由于清华大学不是教会学校,所以就没有了传播西方文化的阻力。他仿照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的样子,设计了清华园。在清华园里,墨菲设计的大礼堂、科学馆、图书馆、体育馆,均采用的是西式风格。格局、样子像极了弗吉尼亚大学。
后来,墨菲还为复旦大学设计了校园,当年建成的奕柱堂和登辉堂,至今仍在使用。后来,
墨菲还设计了南京城,南京国民政府铁道部大楼、金山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纪念塔、北京国家图书馆分馆等,这些建筑外观仍为中国宫殿式,内部设施全部为西方建筑特色。
这种风格,直接影响到他的助手中国建筑设计师吕彦直,在吕彦直设计修建的南京中山陵、广州中山纪念堂都体现了墨菲设计的特色。
1935年,墨菲离开中国,回到美国康涅狄格州布兰德福德,不久,又来到佛罗里达州克罗尔加布尔斯。由于中国文化的热爱,他在那设计了一个有8个家庭在一起的小型“中国村”。
1949年,72岁的墨菲,在美国才第一次结婚,5年后,在家中病逝,享年77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