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10期,我说到了蜀汉王朝最悲剧的大将——刘琰,这个蜀汉王朝的车骑将军,在刘备死后,又没有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在诸葛亮身边准备做个参议,又跟魏延发生了矛盾,无奈之下被诸葛亮谴责回成都,让他内心受到了一点点的打击。刘备死后,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中原,当时的一些重量级武将几乎都已去世,比如关羽、张飞、马超、黄忠等,仅仅留下赵云,魏延,然而赵云已经老了,年轻的魏延,无疑成为诸葛亮的宝贝武将了,蜀汉王朝的北伐能否成功,几乎就依靠这位猛将。

(图说三国·蜀汉王朝·名将篇·第11期 文/东方夜未眠 图/东方夜未眠 )

第10期,我说到了蜀汉王朝最悲剧的大将——刘琰,这个蜀汉王朝的车骑将军,在刘备死后,又没有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在诸葛亮身边准备做个参议,又跟魏延发生了矛盾,无奈之下被诸葛亮谴责回成都,让他内心受到了一点点的打击。从此之后,就有点精神恍惚,神神叨叨的,在怀疑他人和怀疑自己的纠结之中苟活。

然而,刘琰千不该万不该就是怀疑自己的老婆和蜀汉后主刘禅有奸情,天子的清誉怎么可以轻易的诋毁呢?就这样,刘琰不但捉奸不成,反而因为暴打老婆被有司部门抓住,最终以“卒非挝妻之人,面非受履之地”定罪,被处死。刘琰为何会被杀?因为这对蜀汉王朝的稳定有着密切的关系,不然怎么会连诸葛亮都默认这位元老重臣的判决。刘琰的死,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不作死,就不会死。他的死亡,并没有给蜀汉王朝带来实质的变化,甚至更不会有很大的影响。

换句话说,刘琰这个名气不大的将军,如果不是因为跟刘禅有着桃色新闻,说不定也不会在历史上留下什么痕迹,至少在刘禅和诸葛亮等一些蜀汉朝臣看来,不是那么令人心痛。说到心痛,值得一提的,蜀汉王朝中就有一位死得令人心痛的名将,他的死亡或许是蜀汉王朝最大的损失。

这位令人心痛的武将究竟是谁?他的死亡为何是蜀汉王朝最大的损失呢?

其实,这个问题很好回答,他就是蜀汉王朝的征西大将军魏延,刘备的心腹爱将,诸葛亮北伐的先锋猛将,蜀汉中期的顶梁柱。对于魏延,或许很多人因为《三国演义》等反面形象的渲染,认为他就是一个言过其实,本身就有“反骨”的坏蛋,这就大错特错了。

我们先来说说魏延?从刘备入荆州之后,荆州地方的俊才和豪强都纷纷投靠,其中魏延就以部曲的身份加入刘备阵营。《三国志》记载:“魏延以部曲随先主入蜀,数有战功。” 由此可见,此时此刻的魏延就是一个小兵。然而,就这样的小兵,在入川作战的时候,战功累累,确实让刘备大吃一惊,非常重视起来,短短数年,官位可以说一升再升,甚至数级提拔。

建安十七年(212年),魏延因战功获得是牙门将军,在夺取整个益州,拿下汉中的时候,魏延破格获得提拔,从牙门将军升为镇远将军,而且担任汉中都督、汉中太守,成为了蜀汉王朝继关羽之后,由一个区域性地方大佬出现。要知道,当时这个重要位置,蜀汉王朝的大臣都认为最有资格的是张飞,而不是别人。刘备的安排让所以人都意外和震惊。《三国志》:“先主乃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尽惊。”

蜀汉先主刘备以识人用人最让人称道,凭借对魏延的破格提拔可见对其的喜爱和欣赏,更重要的是信任。也正是因为这份信任,让魏延可以平步青云,跻身于黄忠(征西将军)、赵云(征南将军)等高阶武将序列。魏延不仅勇猛非凡,确实是有才的,并没有辜负刘备的期望,他以“实兵错守诸围”的办法守备汉中,使汉中城固若烫金,易守难攻。要知道,后来汉中太守王平,就用了魏延的办法,抵挡住了曹爽十万大军来袭。

刘备死后,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中原,当时的一些重量级武将几乎都已去世,比如关羽、张飞、马超、黄忠等,仅仅留下赵云,魏延,然而赵云已经老了,年轻的魏延,无疑成为诸葛亮的宝贝武将了,蜀汉王朝的北伐能否成功,几乎就依靠这位猛将。因此诸葛亮对其是非常器重的,哪怕元老重臣刘琰跟他有矛盾,都偏袒魏延,斥责刘琰。

值得一提,因为很多人看了《三国演义》以及其电视剧,认为诸葛亮时刻提防着魏延,甚至死后还要留下计策灭了魏延,其实这个是极大的错误。诸葛亮一心想要匡扶汉室,恢复中原,手中剩下为数不多的武将,就魏延最为金贵,怎么可能提防,不但没有提防,反而时刻重用,让魏延总督前部,领丞相司马、凉州刺史。打了一次胜仗,就迁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郑侯。

南郑侯? 没错,这是蜀汉王朝之中的含金量很高的爵位,丞相诸葛亮还只是一个武乡侯,远远比不上魏延的侯爵。

总之,诸葛亮让魏延作为前部先锋大将,可独立领军作战,军衔是蜀汉王朝高阶的征西大将军,还假节,可以说位高权重。

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位名将,却在诸葛亮死后,却惨遭同僚屠杀,夷灭三族,令人痛心不已。

魏延被杀的导火索,无疑是跟诸葛亮的另外心腹大臣杨仪的矛盾全面爆发,关键一点,还是魏延不太会为人,“性矜高”,情商超级低的一个人。魏延虽然有才,却有点目中无人,经常跟杨仪发生争吵,甚至动不动就想杀了杨仪,诸葛亮这位大佬只好居中调停,没有办法,蜀汉人才不够,诸葛亮也爱惜这两人才能。诸葛亮活着还好说,结果病逝五丈原。

诸葛亮死后,魏延与杨仪矛盾升级,终于酿成了火拼,结果勇猛无敌的魏延不但没有火拼过杨仪,还被扣上“叛徒”的帽子,不但自己被杀,还被诛灭三族。魏延是真的要反吗?历史早有定论:“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 换句话说,这就是一次内斗。

蜀汉王朝一代猛将没有死于战场,而死于内斗,亏不亏?真亏!令不令人心痛?痛!冤不冤?却不冤!魏延之死咎由自取,夷灭三族是杨仪的兽性发作,是蜀汉王朝最大的损失。

参考文献:《三国志》《后汉书》《太平御览》《华阳国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