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家长平时也注意多让孩子参与到学习和防疫物品的集中购买和准备,由孩子自己检查确认,什么物品放在什么地方、每天需要带哪些东西、如何收纳更确保卫生、安全。不仅是疫情防控期间,平时家长也可以给孩子准备好口罩、湿纸巾等。

5月6日,武汉市5.78万名高三年级毕业生和中职、技工学校毕业年级学生重返校园,迎来“特殊时期”开学复课第一天。至此,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小学部分学段均已开学,18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高校已开学。各地大中小学在坚持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中陆续迎来“开学季”。

家长们在欢送“神兽”的同时却不免有着这样那样的担心:要不要给孩子准备口罩?要不要给孩子随身准备免洗洗手液?孩子上下学路上要注意什么?

别急,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返校复学后家长、孩子都要注意啥?


昨天,国家卫健委发布了一则“关于印发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的通知”,在《中小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修订版)》中提到:

方案特别提出要科学佩戴口罩,

希望家长在条件允许下每天给学生准备两个口罩备用,学校也会相应准备一些口罩。

《中小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修订版)》对学生上下学途中防护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方案提出


小编提醒各位家长,

对于确实没有条件接送的,家长可替学生选择骑车、步行等方式,设定相对固定的上下学线路,家长需教育引导孩子全程做好个人防护,不要偏离固定线路去往其他场所。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返校时,应督促孩子全程配戴口罩,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接触交通工具的公共物品和部位。

不仅是疫情防控期间,平时家长也可以给孩子准备好口罩、湿纸巾等。在最近这种特殊时期,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准备免洗洗手液、消毒液等物品。

但要告诉孩子怎样正确使用这类消毒物品。

家庭成员中如有新冠肺炎的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密切接触者,必须及时向学校报告,并配合做好密切接触者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家庭成员中如有来自境内外疫情防控重点地区,必须及时向学校报告,并配合做好隔离医学观察。

营造整洁、通风良好的家庭生活和学习环境。

孩子如患传染性疾病,必须治愈并开具复课证明,经学校校医核验后方可返校。

此次复学,除了必要的学习用品、生活用品,还增加了卫生防护用品的准备。 物品准备充足到位,孩子的心理会感到更确定,有利于找到复学的“秩序”。


还记得一位班主任老师的一段话,非常有感触。她说,以她自己多年的教育经验来看,

而那些学习成绩差的孩子,总是哪里都乱乱的,找起东西来,半天找不到自己需要的东西。浪费了时间不说,还心情不好。长此以往,肯定影响学习效率。这就是秩序感的重要性。

家长平时也注意多让孩子参与到学习和防疫物品的集中购买和准备,由孩子自己检查确认,什么物品放在什么地方、每天需要带哪些东西、如何收纳更确保卫生、安全。


此次长假中,改变最大的就是作息时间了,即使在家线上学习,也不像平时上学那样有明确的到校、放学和上下课时间,孩子可能变得比较随意、松散,复学后立刻恢复到快节奏难免会有一些困难。因此,调整作息时间非常必要,而且要家长和孩子一起来调整。

家长需要注意的是,

无论有多忙,哪怕你的孩子已经复学一两周了,都没关系,可以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和孩子一起做一次居家学习复盘。

比如可以这样“玩”——把“结束居家,进入复学”作为共同努力的山顶,先来一起描述此刻登顶的成功状态,比如熬出头了;全家都很健康等。然后逆向倒推,从成功登顶之际回忆当初我们起步的时候什么样?比如,一开始有点慌张等。

然后,继续回忆一两个月过去后家庭什么样?比如,我们一起克服了什么困难;隔离在家学会了什么等。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描述心情、状态,也可以看看照片讲讲故事。


当然,小编这里只是举个例子,您还可以创造出更多的方法和孩子一起来进行一次复盘。可以把孩子复盘中的一些信息反馈给老师,帮助孩子帮助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长久居家,家长和孩子都容易出现焦虑、紧张、担心等情绪,是一种正常的心理自我保护反应,对提醒我们更好地面对新的挑战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如果家长觉察到孩子出现了睡眠不好、烦躁、容易发怒等状态,就要引起注意。


来源:中国教育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