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孩子发脾气时,一定是有问题发生,发脾气,恰恰是他们向外界求助的声音,父母如果冷漠处理或是以暴制暴,只会让孩子的情绪更加崩溃。作为父母,当孩子和自己闹脾气时,最重要的就是先看见和理解孩子的情绪,。

原标题:脾气暴躁的孩子,都有一对不懂他的父母

脾气暴躁的孩子,都有一对不懂他的父母

原创作者|虫儿飞

朋友最近跟我吐槽,今年刚把孩子从老家带到自己身边,就无比后悔这个决定,每天家里都和战争现场一样混乱,只要一不顺孩子的意,孩子就尖叫大哭,逮到什么东西都打砸摔。

一开始,闺蜜还会和孩子讲道理,后来没忍住直接上手了,狠狠打了后,孩子虽然是老实了,但看着孩子恐惧的眼神让闺蜜无奈又心疼,孩子哭得声嘶力竭,妈妈累得有气无力。

闺蜜说,无比后悔把孩子丢给在奶奶身边,把孩子都给惯坏了,真怕孩子这样的个性以后会闯出大祸,想纠正孩子的脾气,又不知道该怎么办。

其实, 孩子的坏脾气不是惯的,而是天生就有的。

儿童心理学家黛博拉·麦克纳马拉博士认为, 发脾气本身是无害的,阻止发脾气才有问题,应该让孩子将脾气发完,而不要试图阻止孩子发脾气。

01

孩子的脾气,其实是求助的语言

儿童教育专家金伯莉·布雷恩在《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中提到:“孩子任性、发脾气是因为他们的生理和情感的发育超过了自身的沟通能力,当孩子无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或者父母总是读不懂孩子的意思时,孩子会通过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

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有个情节,哪吒本是帮助村民打败妖怪,救下本要被妖怪吃掉的小女孩,却被带有偏见的村民误以为哪吒就是那个妖怪,无论哪吒怎么解释,他们都不信。

被父母捆回家的哪吒,把自己关在房间闹脾气不吃不喝,不论别人怎么劝他都没用,直到父亲李靖和哪吒道歉,和哪吒说村民已经知道了是哪吒打败了海夜叉,并要帮他举办庆生宴,这才让哪吒的心情转阴为晴。

当孩子发脾气时,一定是有问题发生,发脾气,恰恰是他们向外界求助的声音,父母如果冷漠处理或是以暴制暴,只会让孩子的情绪更加崩溃。

曼彻斯特大学心理学教授教授埃德·特洛尼克曾做过一个非常有名的实验——静止脸实验,

实验中,当妈妈一脸冷漠对着孩子,无论孩子对妈妈做出什么动作和表情,妈妈都无动于衷时,孩子的心情开始由不安烦躁转为崩溃大哭,而当妈妈重新抱起孩子安抚他时,暴躁的孩子才安静下来,也终于开心了起来。

发脾气,只是孩子表达需求的一个途径,父母只有看见先孩子的需求,和孩子一起处理问题,孩子的脾气才会来得快去得快。

耶鲁大学心理学博士Susan David曾提出, 父母处理孩子的情绪越积极,他的情绪敏感力就越高,长大后情商也就越高。

精神病学家斯坦利·格林斯潘也曾提出, 情绪对于孩子正在发育的大脑至关重要,每种情绪都有自己的作用,它们组成孩子的感受,帮助孩子构建自己的人格。

长期不发脾气的孩子,长大后不是过于沉默听话,形成讨好型人格,就是变得暴躁易怒,不懂得控制情绪。

允许孩子发一发脾气,听见孩子的情绪求助,也是父母课堂的必修课。

02

包容孩子的情绪,比什么都重要

网上有一段视频,视频中的小女孩因为爸爸开她的玩笑正在生气,而爸爸的处理方式被网友盛赞为教科书般的案例。

视频中,爸爸一直都在耐心的安抚孩子。

爸爸告诉女儿:“你不必总是很开心,但重要的是你可以试着接受这种情绪,如果做不到也没关系,那就顺其自然,我们依旧爱你,你的世界也依旧光明,”

“生气没什么大不了,你可以试着发泄发泄,或者拿枕头出出气,但是不要让这种情绪支配你太久,因为太久了会出问题”

“下次你不喜欢我开你玩笑时,把话说开,我就不会那样做了,我一定理解你,也尊重你”。

“如果你想把坏心情抛在脑后,你可以试试踢踢土忘记它,也可以跺脚,只要能摆脱坏心情,你想做这些都可以,只要你觉得好受一些”。

这位爸爸从头到尾都在肯定和包容女儿的情绪,一直在平和的话语和沟通,最终,小女孩成功被爸爸开导了。

有研究称,父母在应对孩子发脾气时,首先回应孩子的情绪而不是教育孩子,更容易获得孩子的赞同和接受,因为回应孩子的情绪就等于接受了孩子情绪的合理性。

心理学上有个结论, 孩子的行为或许会错,但是情绪是不会有错的。

女星孙俪就曾发微博分享育儿经,她说:“当孩子有不满、愤怒、悲伤的情绪发生时,先给他一个拥抱吧,不要说教,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他,支持他,鼓励他,那些大道理等孩子情绪好的时候再去说吧……”

孙俪这种养娃模式,也养出了一个小暖男,孙俪在微博分享儿子等等写给她的信,简直是妈妈的日常小迷弟。

等等给孙俪写道:“我爱你妈妈,你是这个世界上最漂亮的女人。”

当孙俪连续加班3天回到家时,等等在床头给孙俪放了一封信,表达对孙俪的思念,信中写道:“妈妈我好想你,我爱你,我会成为你一个很好的男孩,我是如此的尊敬您,你看起来只有20岁。”

这一波波迷弟行为,网友直赞叹说:“小小年纪,情商这么高,妥妥小暖男没跑了。”

小暖男的养成离不开孙俪给孩子的安全感,对孩子来说,安全感比任何道理都来得重要,对孩子来说,最令他们难以接受的事实是,他们根深蒂固的以为自己没有人爱。

当孩子发脾气时,恰恰是告诉孩子“你爱他”的最好时机,你爱孩子好的一面,也爱他有脾气的一面,被用力爱过的孩子,终将会用爱去回馈世界。

03

与其阻止孩子发脾气,

不如帮孩子处理掉脾气

孩子发脾气不可避免,但作为父母,正确引导孩子很重要。

(1)看见和理解孩子的情绪

《怎么说,孩子才肯听》的作者阿黛尔·法伯说:“孩子所有的感情都应该是被父母接纳的,孩子们需要他们的感受被尊重。”

作为父母,当孩子和自己闹脾气时,最重要的就是先看见和理解孩子的情绪,

明星胡可在节目《不可思议的妈妈》中就是这样处理小鱼儿发脾气的。

当小鱼儿在吃饭时要求妈妈立刻组装新玩具,妈妈拒绝后小鱼儿大发脾气,胡可的第一句话是:“我知道你很想让玩具变身,但是要等到吃完饭以后”。

当小鱼儿因为无法带走心爱的玩具而崩溃大哭时,胡可的第一句话是:“我知道你很想要这个玩具,现在拿不回家有点难过”。

“我知道”这简单的三个字,却有力的表达对孩子感受的理解,当孩子的情绪被理解时,焦虑也会瞬间减掉了一半。

(2)帮助孩子缓解情绪不良情绪

美国教育学家约翰.斯特说:“不良情绪使人丧失了积极的主动性,对人的能力破坏极大。”

当孩子有负面情绪时,一定要及时引导并帮助孩子用无害的方式缓解和宣泄。

比如,当孩子不开心时,让孩子打沙袋发泄一番,或者哭一下也是非常好的发泄方式,导演彼特.道格特曾说:“眼泪对负面情绪有着有不可替代的积极意义,哭泣能有效的安抚孩子的焦躁。”

在《爸爸去哪儿》节目中,嗯哼因为要上交玩具感到生气和悲伤时,杜江一直在安抚嗯哼,当轩轩劝说嗯哼别哭了时,杜江却对轩轩说:“轩轩,你让他自己平复一下。”

(3)接纳孩子的情绪,规范孩子的行为

心理治疗师约翰·戈特曼在《培养高情商的孩子》一书中说道,懂得对孩子进行情绪管理训练的父母,不仅懂得接纳孩子的情绪,更会对不当行为划定界限,指导孩子解决问题。

当孩子犯错闹情绪时,必要的纠正不能少,不能做的事情一定不能让步。

育儿师兰海曾在节目中展示了如何对孩子实施规范教育,家长可以设置家庭规则,反复告诉孩子如果违法了规则是要处罚的。

处罚的步骤为:

第一步,解释警告

当孩子犯错时先告诉孩子,你做错了,需要接受惩罚;

第二步,实施处罚

家长要为处罚设置时间,越小的孩子处罚时间越短,比如以节目中为例,孩子4岁,处罚时间可以为4分钟;

第三步,家长要离开孩子,让孩子独自接受惩罚;

第四步,时间到了,再次和孩子解释,惩罚的原因;

最后,让孩子道歉,家长拥抱安抚孩子的情绪。

教育孩子不可少,惩罚孩子也是不得已,当沟通不了采取惩罚手段时,也一定注意是有温度的处罚,反复和孩子解释,只是处罚行为而不是不爱孩子。

(4)家长要控制好自己的怒气

孩子是最会模仿的,当父母经常以发脾气来解决怒气的话,孩子便也会以为这是一种解决问题的途径。

所以父母平时就多克制自己的情绪,多用沟通去解决问题。

家长只有先成为一个平和的家长,孩子才能长成温柔的孩子。

孩子的脾气如同一把锋利的剑,合适的剑法能剑上生花,让孩子借助脾气成长,收藏剑上的光芒,错误的剑法却只能够刺伤父母,也刺伤了孩子自己,

只有家长的爱和智慧才能让孩子的脾气成为一把宝剑,而不是让它成为一把伤人的利器。

作者简介:虫儿飞,做一只普通的小虫子在自己的世界飞来飞去。

(本文为 虫儿飞原创投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