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面对孩子的问题,不必急于回答问题,但也不能彻底放手,事实上,寻找答案的过程往往和问题本身一样有价值,父母可以试着这样做:。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一书中提到:通常在孩子提问题的时候,他们已经在想答案了。

不知从哪一天开始,孩子开始喜欢问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问题。

“为什么要下雨?”

“小汽车是怎么开走的?”

“为什么一定要去上学?”

“为什么树叶会变黄?”

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难,越来越有深度。

做父母的回答起来也越来越力不从心。

事实上,面对孩子的各种问题,我们并不用马上给出答案,因为急于回答往往并不是最优的解决方法。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一书中提到:急于给孩子答案,对他们没有帮助,就像是我们在替他们做脑力劳动。

急于回答孩子的问题,容易给父母和孩子带来不好的影响:

1、 给父母造成压力

①遇到自己也不懂的问题造成的压力父母是人,不是神,也并非无所不知。遇到有一定难度、自己也不懂的问题,还要勉强自己开动脑筋,充当学霸,有问必答,这无疑是一种压力

②因孩子千奇百怪、无穷无尽的问题造成的压力有的孩子好奇心旺盛,问起问题来源源不绝,父母在繁重的工作和家务之余,还要面对孩子千奇百怪的问题,更是压力巨大。

2、 带给孩子不好的影响

①易让孩子变得自卑在无所不知的父母面前,孩子会感觉自己相形见绌,会变得自卑,会逐渐变得回避父母的问题。

②促使孩子养成依赖性会让孩子依赖父母,不敢独立面对和解决问题,无法独立地做自己。

③扼杀孩子的好奇心逢问必答,容易扼杀孩子的好奇心,让孩子丧失探索欲

④剥夺了孩子的学习机会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每告诉孩子一个答案,就剥夺一次他们学习的机会。”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一书中提到:通常在孩子提问题的时候,他们已经在想答案了。他只是想让成人作为一个回答者来帮助他们更深入地探索他们的想法。

面对孩子的问题,不必急于回答问题,但也不能彻底放手,事实上,寻找答案的过程往往和问题本身一样有价值,父母可以试着这样做:

1、反问式引导孩子做出进一步的思考

“你很想知道是怎么回事?”

“对于这个问题,你是怎么想的?”

2、积极倾听并理解孩子的问题

积极倾听孩子的问题,甚至可以重复孩子提出的问题。

3、试着称赞孩子的提问

“你的问题,我们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曾提过。”

“你问了一个很多哲学家已经问了几个世纪的问题,这个问题很重要。”

4、适当地装作“无知”,和孩子一起查阅书籍或网络搜索来找寻答案

当孩子问“这个字怎么念?”时,可以告诉孩子“妈妈也不知道怎么念,不如我们一起来查字典,查一下这个字怎么念?”

孩子们通过查字典知道这个词,这通常比他们的母亲告诉他们的要充实。再者,在经历了几次这种情况之后,孩子们不知不觉地学会了使用自己的字典。最终目的是帮助孩子养成不依赖父母获取信息的好习惯。

对于孩子提出的问题,引导孩子自己寻找答案的过程,对孩子更有益:

1、锻炼独立思考、学习的能力

遇事会自己寻找答案,养成独立思考、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2、增强自信心、养成成就感

孩子在一次次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自信心,培养成就感。

3、激发好奇心和探索欲

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激发孩子好奇心和探索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