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老王想到最近儿子明明一到晚上就问自己要手机玩,叫来明明一问,得知他在某APP看视频,充值了好多笔,支付密码是前几日老王买东西时儿子偷偷记下的。“警察同志,这么晚让你来我家实在不好意思,我儿子明明今天玩我的手机,银行卡里的钱全部刷光了,好几万块,我的全部存款,你们能不能帮帮我要回来啊。

来源:平安鼎

前两天

家住杭州余杭的老王

专程跑了趟余杭区公安局闲林派出所

给办案民警送去了锦旗

要不是因为警方的努力

他所有的积蓄

可能都得败在9岁儿子手上了

老王来杭务工多年,一直在做废品回收,租住在杭州余杭闲林。

今年5月15日晚上,老王突然发现自己的银行卡里少了好几万,问了问9岁的儿子明明(化名),才知道钱都被明明看视频“看”完了。

不知所措的老王赶紧拨打了110报警求助。

“警察同志,这么晚让你来我家实在不好意思,我儿子明明今天玩我的手机,银行卡里的钱全部刷光了,好几万块,我的全部存款,你们能不能帮帮我要回来啊!”老王见到民警非常焦急。

“别急,慢慢说。”民警一边耐心安抚老王,一边仔细询问事发经过。

原来,当天晚上老王看手机时发现一条银行发来的扣款短信,他打开一看傻了眼,竟然前前后后有十多笔扣款记录,且都是向同一网络公司转账,初步一算有6万多元。

老王想到最近儿子明明一到晚上就问自己要手机玩,叫来明明一问,得知他在某APP看视频,充值了好多笔,支付密码是前几日老王买东西时儿子偷偷记下的。

“我儿子才9岁,这种公司这样做,算不算诈骗啊?你们能不能帮我要回钱?”老王说着说着又气又悔,悔不该给儿子玩手机,气的是自己辛苦赚来的钱全没了。

民警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充值记录,发现从5月12日晚至5月15日晚三天时间里一共充值了38笔,最多的一笔有5000多元,一共充值64671块钱。

“钱能要回来吗?警察同志,我是收废品的,几乎是我们家全部存款!”老王很着急,民警心里也清楚,这6万多元钱对老王一家意味着什么。

民警拨打了未成年人消费咨询专线,没有接通。随后,民警又仔细研究了这款APP,在用户反馈栏中发现了未成年充值退款的通道。

根据提示,民警帮助老王一步一步申请退款,提交未成年人操作的相关情况。

5月17日上午,民警接到老王打来的电话,老王很激动,钱已经全部退回到银行卡里了,一分没少!“真是太感谢了,多亏了你们。”

家长维权及时保存证据

公证相关电子证据

近年来,我国网络支付技术和网络娱乐服务业发展迅猛,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现象广受关注,也出现了未成年人为网络游戏或网络直播平台支付较大金额用于充值、“打赏”而形成的纠纷。

近日,最高法针对未成年人打赏等非合理性支出,作出最新规定,并认定打赏等相应款项应予以退回。

就在此前,平安鼎曾作报道定了!未成年人网络打赏可以退还

最高人民法院新出台的《关于依法妥善审理涉新冠肺炎疫情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二)》明确表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未经其监护人同意,参与网络付费游戏或者网络直播平台“打赏”等方式支出与其年龄、智力不相适应的款项,监护人请求网络服务提供者返还该款项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对此,山东温纳律师事务所主任武磊介绍,在法律实践中,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因此其参与网络游戏所花费的支出,应该一律退还。他认为,作为限制行为能力人,8岁到18岁这一年龄段的未成年人参与打赏等行为,虽然在新法规中明确了应予以返还钱款,但法律没有“一刀切”,“就此看来,在审判实践中,家长或将承担部分未尽到关注义务的责任。”

“打个比方,十六七岁的孩子,通常已经有金钱、消费的概念,如果进行大额度打赏或消费,在诉讼中,家长也会承担相应未尽关注义务的责任,也可能不会得到全额退赔。”武磊说。

他认为,新规定的实施,给家长们合理维权提供了基础,“但毕竟照顾孩子不是扔一部手机给他就能解决的。家长如果在孩子有打赏等消费行为时,疏于管理或存在监护空缺,也是要付出代价的。”

同时,武磊表示,对于某些商家设置的消费陷阱,家长在维权时也应当及时保存证据,“遇到类似问题,可以先通过拨打客服投诉,或者报警来维权。如果确定要走诉讼道路,可以先作公证固定相关电子证据,再后续追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