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武器进口国之一。尽管近年来印度在全球军火进口总份额中的比重有所下降,但对于全世界的许多知名军火制造商来说,“印度”这两个字仍然意味着一种难以抵抗的诱惑。截止至2019年,印度引进武器装备总额超过了850亿美元,而排名第2的沙特则仅有约500亿美元。虽然沙特这几年超越印度暂时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武器进口国,不过印度凭借着存量优势,在这场角逐中依然牢牢占据着冠军的宝座
俄罗斯是印度在军贸领域的主要合作伙伴之一,而俄印这种关系的长期存在另很多印度的军工企业都感到很恼火。自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印度国内就一直有一种声音在宣扬所谓的"供应多样化 "主义。赞同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外国供应商数量的增加将会带动更多的竞争,而印度军队也将因此收获最新的装备和技术。
自那以后,向印度供应武器装备的外国防务商确实有所增加,不过这种局面的形成也给这些外国防务商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印度军方开始向他们提出了越来越多的新要求,有时候一桩军贸案就能拖到天荒地老。以印度空军为例,他们在21世纪初曾有意从国外引进100多架中型战机。当时包括苏-35战机和米格-35战机在内的许多先进机型均加入了角逐。可到了最后,印度却只是草草购买了36架法制“阵风”便匆匆了事。
事实证明,这批阵风的采购数量虽然不算多,但每架都堪称金贵(平均价格达到了2亿美元)。要是用这么大一笔钱来购买苏-35的话,不算上各种乱七八糟的零部件和后勤保障服务,印度至少也足够装备3个中队了。
最近,这种糟心事情也出现在了以洛马为代表的美国防务商身上。在不久前,印度国防参谋长比平·拉瓦特明确表示,印度空军将拒绝购买F-21战机。F-21是洛马准备专门为印度准备的F-16的深度改进版,如果双方能谈成洛马还有意在印度本土设厂。不过印度人似乎觉得,与其砸钱引进F-21,还不如用来支持自家的LCA。
在欧洲社交媒体上经常会流传一些有关印度军贸的段子。有一种说法是,印度人抛出来的所有军工合同,或多或少都与印度内部的政治摩擦有所关联。简单地说,印度内部的每一股政治力量都想从中"分一杯羹",这一杯羹可能是经济层面的,也可能是政治层面的。要求分羹的人越多,印度人提出的要求就越多,拖延的时间就越长,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合同履行过程中想方设法地引入各种附加条件。
俄印联合研制5代机项目(FGFA)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虽然印度也有一些业内人士赞成继续与俄罗斯开展合作,以便尽快获得最新的战机,但鸡蛋里挑骨头的言论却总是不绝于耳。这种多个利益团队你来我往互不相让的局面的长期存在,最终使得印度退出了FGFA项目。因为错过了这趟便车,所以印度直到今天也摸不着5代机的边。
用俄罗斯《尖端武力》军事论坛上某评论文章中一句话来说:(自主研制5代机)需要几百亿资金的投入,也需要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但这并非没有可能,因为中国就做到了。而这恰恰会令印度人的自尊心更加受伤。
俄罗斯人:没错,印度人搞5代机真的不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