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何毅峰说,接下来,黄塘村将持续完善村庄建设美化环境,开展多元化的文化活动,让村民的精神生活更加饱满。自2019年开展新农村建设以来,黄塘村通过一系列党建组合拳,在村民当中凝聚起了一股强大的向心力,每个人都怀抱着主人翁的意识,积极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乐当黄塘村的“铺路石”,如今的黄塘村,“德治”与“美治”齐头并进,精神面貌、村容村貌可谓脱胎换骨。

夜幕降临,晚风习习。博罗县湖镇镇黄塘村,流星雨般的树灯璀璨绽放。随着目前疫情防控逐渐稳定,这些天来,黄塘村的新农村建设又按下了加速键。

村里灯饰亮起来,村容装扮更为整洁靓丽。村民们改变了回家闭门不出的习惯,到村道散步、到凉亭闲聊,到文体广场上跳起新学的兔子舞……幸福的笑容洋溢在大家脸上。“整个村子的精气神感觉都不一样了!”村民感叹道。

村委办公大楼建起来了,村委班子变得更加团结。

自2019年开展新农村建设以来,黄塘村通过一系列党建组合拳,在村民当中凝聚起了一股强大的向心力,每个人都怀抱着主人翁的意识,积极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乐当黄塘村的“铺路石”,如今的黄塘村,“德治”与“美治”齐头并进,精神面貌、村容村貌可谓脱胎换骨。

从前乡村脏乱差,如今添情调焕新颜

走进黄塘村,只见洋楼起,庭院立,繁花锦簇,破后院变成绿地,枯木被雕成了花槽,种上了绿植,透出浓浓的乡土气息。“黄塘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看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等标语映入眼帘。对村民来说,这些标语并非空喊,而是成为了村民的自觉实践和亲身体会。特别是在建设中形成的“埋头苦干、不计得失、甘于奉献、乐在其中”的黄塘精神,激励着黄塘村一路前行。

从前,黄塘村没有平整的村道,没有沿路的花香,环境脏乱差。而如今,村道修起来了、路灯装起来了、花开起来了,环境整洁了,配套设施完善了,给人的感觉十分舒心惬意。村道边的客家文化墙上,梦里客家、影像客家、烟火客家、筲箕画等亮点多多,十分抓人眼球。

黄塘村环境整洁了,配套设施完善了,给人的感觉十分舒心惬意。

黄塘村从建设之初就对村庄发展作出了清晰的战略定位,要打造“山水、田园、诗意、慢生活、城市人的容身栖心之地”。从平淡无奇到环境秀美,实际上,当时只用了短短三个月时间。黄塘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何毅峰告诉记者:“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人心振兴。要坚持走群众路线,让群众支持、理解、参与进来,新农村建设才能更高效。”

村道边的客家文化墙上,梦里客家、影像客家、烟火客家、筲箕画等亮点多多。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村党委班子是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可在之前,村里一穷二白,特别是在“村集体无钱、村民小组有米”的情况下,工作开展举步维艰。为此,村党支部克服了重重困难,自行筹集资金,把一幢漏风漏雨的废弃小学教学楼改造成了村委办公楼。作为“拼命三郎”的村支部书记何毅峰亲自上阵,不慎从二楼跌落,所幸没有大伤。村委办公大楼建起来了,村委班子变得更加团结,他们提出来,要做“最靓的村委大楼、最靓的党支部、最靓的工作、最靓的新农村”。

事实证明,以党建促发展,是农村工作的不二法门。言教者讼、身教者从。村干部和小组干部奋战在一线,没有人喊屈叫累,在黄塘村树立了一股子正气。

干部带头示范引领,志愿服务队做支撑

党建引领发展,促进乡村振兴。黄塘村通过乡村振兴课堂、主题教育、集中辅导,培养党员干部和村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说得好不如干得好,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在“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中,村干部率先把自己破旧的老屋拆掉,起到了非常好的示范作用。

黄塘村还专门制作了《不一样的黄塘村》宣传册子,讲明白“三清三拆三整治”的意义、目的、要求,对黄塘村的未来建设规划了蓝图。在环境卫生整治过程中,村组干部挨家挨户发放宣传小册子、带头搞卫生,卫生搞到哪里,宣传工作就做到哪里。有的村民家里清出的垃圾,用三轮车拉了10几车,前后对比效果,让村民服了气、明了理。

“坐在办公室,搞不出新农村。我们的村组干部必须要进门入户,去聊、去谈、去做,拧成一股绳,才能做成事!”何毅峰说。

村口,黄塘村的村标恢弘而大气。很难想象,村标所在位置曾是有一家破旧小店。“村里的工作千头万绪,绝不可能一蹴而就,得反反复复做思想工作,讲大局、摆事实、谈道理,这样才能得到村民支持、配合。”何毅峰说。

村口,黄塘村的村标恢弘而大气。很难想象,村标所在位置曾是有一家破旧小店。

黄塘村今天的大变样不仅有党员干部出力,还有村民的一份力量支撑。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黄塘村成立了四支志愿服务队,包括党员服务队、巾帼服务队、青年突击队和中小学生志愿服务队。村民主动参与到志愿服务队中,相互扶持、相互影响。特别是中小学生志愿者,经常拿着垃圾桶,村道上看见垃圾时便顺手捡起来,许多家长也被打动纷纷加入了志愿行列,实现了“小手拉大手”,共同维护村庄整洁。

美化环境丰富生活,发展产业谱新篇章

如今的黄塘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省级示范村,变化可谓一天一个样。来自周边镇村的村组干部都跑来黄塘村参观座谈,探讨新农村建设的思路。不少黄塘村外出乡贤、外嫁女回乡,纷纷感慨:“这真的是我的家乡吗?”甚至有的人还在寻找村口的小店,而走错了路。

“我嫁过这个村子来快20年了,以前村里都是黄泥路和瓦房砖房,现在有水泥路了,生活也比以前舒服多了。”黄塘村村民刘小兰说。

看着村里环境越来越靓,大家的心里都很自豪,也更自觉主动地参与到村里的大小事务当中,希望村子发展越来越好。例如村民何治红看见村道旁种了很多盆栽,专程找到村委,主动要求负责为盆栽淋水。

村里灯饰亮起来,村容装扮更为整洁靓丽。

“在新农村建设实践中形成的黄塘精神、黄塘速度、黄塘故事、黄塘新貌,都是村里的宝贵精神财富。”何毅峰说,接下来,黄塘村将持续完善村庄建设美化环境,开展多元化的文化活动,让村民的精神生活更加饱满。

与此同时,经济发展与文化建设是两条平行线。乡村振兴的根本在于产业振兴,黄塘村有山有水,特别是水资源丰富,博罗有名的罗汉泉矿泉水厂就坐落在黄塘村,村内还有5、600亩鱼塘。未来,黄塘村将做好“水文章”,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有步骤地引进社会资源,最终实现黄塘村基层治理与经济发展双赢,谱写出乡村振兴新篇章。

来源:惠州头条客户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