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麻策

编辑 / 赵艳秋


近日社交媒体上有人爆料说小米自研AP(智能手机应用处理器)版图已画上休止符;与此同时,小米被披露近期进行了一系列密集的芯片公司投资。这被解读成小米改变了对芯片的策略:从“做芯片的心不死”到“对芯片的心不死”。


小米自研芯片“失败”的启示


“我不觉得是弯路。”小米联合创始人林斌今年初对AI财经社谈及小米做芯片时说。


他认为做芯片,让小米今天整个研发方向更清晰了,帮助小米厘清了该怎么做端到端技术创新这件事。


“做不做芯片,核心是我们做芯片为了达到什么。”林斌进一步解释,如果为了提升手机的影像技术以及AI的运算能力,其实更应该先投入影像技术和AI技术,“你得先掌握这些”。而芯片背后,恰好是由这些核心技术支撑的。“我们如果还不具备这个能力,其实纯为了做芯片而做芯片,没什么价值。”


林斌认为,掌握了核心技术是根本性的问题。而这些核心技术逐步积累之后,是自己做芯片,还是找外边的公司去做,就要看哪个效率最高、成本最低。但核心技术会在自己手里,“即便自己再做也会非常快,毕竟做过一次”。


“今天我有了这个经验,如果倒回去,我可能会做不一样的事情。”他说。


此前,小米全资子公司松果电子,是小米在半导体领域做出的一个重大布局,主要负责芯片设计。2017年2月是松果电子的闪耀时刻,小米发布澎湃S1芯片,成为了全球第四家具备系统级芯片研发能力的手机企业。


图/视觉中国


在外界看来,虽然首款芯片的表现并不出色,搭载了该芯片的小米5C手机也没能大卖,但它当初解决的并不是好不好,而是有没有的问题。


然而,随着时间推进,不断流传出澎湃S2芯片流片失败,下一代迟迟不见踪影的消息,让小米自研SoC芯片的道路阴霾笼罩。在去年4月的组织架构调整中,小米已经对该团队进行了重组。


根据社交媒体账号“冷希Dev”的爆料,小米在松果电子失败后转而硏发蓝牙、射频芯片等外围零组件。


手机厂商都渴望能够拥有自主芯片,但渴望不代表强求。没人能够一口吃成一个胖子,做芯片更是如此,往往是一条漫长的路。


一位芯片行业资深人士向AI财经社表达了对小米当初做芯片的观察,他没有从小米身上看到”对于芯片研发规律的尊重”,他看到的是小米在自研芯片上表现出的急性子,或者更像是互联网的做事方法,“砸一些钱,做上3个月,就能做出产品来”。


他认为,松果原本是少有的一个年轻和富有战斗力的团队,他对这样的结果表达了惋惜。


密集投资背后


虽然之前就在陆续投资芯片公司,但今年1月16日以后,小米陆续推出公告,通过旗下长江小米产业基金,在短短两个月内投资了8家半导体公司,在全球经济陷入危机边缘的时候开启“贪婪模式”。


但实际上,一位小米产业投资部的人对AI财经社透露,这些投资多在去年完成,“雷总也都看过”,只不过是最近才完成工商变更。


根据AI财经社不完全统计,小米半导体投资数量已扩展至近20家,既包括最近火热的Wi-Fi 6芯片、TWS耳机芯片、快充芯片,也包括手机和物联网不可或缺的射频芯片、MCU(微控制器),还包括通信、云计算和消费市场关键的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分析认为,这些投资显示出小米对供应链的思考,投资芯片既能将产品创新窗口提前,又能加强对供应链的议价权。


但对于上游企业而言,拿小米的钱却是一把双刃剑。一位资深芯片人士对AI财经社坦承,被小米产业基金投资并不一定就是好事。现在外面投资基金比较多,拿产业投资的钱就意味着站队。而芯片供应商需要吃的是“百家饭”。


供应商对于产业投资的态度都较为谨慎。半导体行业是一个开放市场,即便有产业投资涉足,也不能独断资源。而据AI财经社了解,小米对于半导体的投资金额大都从几十万元到百万元不等,占比都在几个点。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双方的谨慎。


还有业内人士认为,小米的供应链利润薄、帐期长,并不是理想之选。


那么被投芯片公司拿小米的产业投资图什么?小米产业投资部一位人士对AI财经社分析,芯片供应商在与小米投资谈合作的时候,最在乎的是业务发展。


“芯片公司开发新技术、做新产品规划定义的时候,市场上需要什么产品,这是他们最头疼的问题,而市场的风向,一半掌握在下游厂商的手中。因此,很多芯片公司期望与下游大公司有个紧密的合作,一起把握方向。”他说。


不仅如此,供应商在新产品出来之后,还需要立刻能有设备厂商帮做验证,一起修复bug,快速迭代,确保公司和产品的领先性。


同时,这些芯片企业需要长期稳定的订单。


针对小米利润薄导致供应商难以赚钱的质疑,该人士回应说:“你去看小米投的上市公司晶晨半导体、乐鑫科技赚不赚钱?你要把技术做好、规模和效率做起来,自然就赚钱了。”他举例的晶晨半导体,主营多媒体智能终端SoC芯片。该公司2019年总营收超过23亿元,净利润为1.4亿元。


而一位被投芯片公司负责人对AI财经社讲述,他们在被投资前已与小米有合作,但订单量不是特别大。被投后小米并没有给出直接承诺。“这只是一个敲门砖吧,还要靠企业未来的综合实力。”另外,小米投资只占个位数,他认为名义是产业投资,其实更多是财务性的,应该是看好芯片公司的前景,“毕竟小米也要盈利“。


有意思的是,虽然此前小米和华为的嘴仗很多,但在投资供应链这件事上,心态都显得非常包容。


小米生态链企业万魔,也为华为生产TWS耳机;做滤波器的好达电子,华为和小米都有投资;小米投资的做耳机芯片的恒玄、做聚合物锂电池的珠海冠宇,OPPO也有投。


珠海冠宇研发测试实验室 图/珠海冠宇官网


“华为和小米现在的焦点不同。“上述被投芯片企业负责人说,”华为当下要解决供应链安全问题,小米的投资则更像是财务投资为主、产业投资为辅。在投资这件事情上,双方更能协作。”


毕竟供应链聚集在中国,大家都受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