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客戶端5月22日電 題:《李東紅:技術驅動,中國互聯網公司的持久生命力》

作者 李東紅(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創新創業與戰略系副主任、清華大學全球產業研究院副院長)

京東剛剛把公司的使命升級爲“技術爲本,致力於更高效和可持續的世界”。這一舉措表明:京東吹響了全面邁向技術驅動型企業的號角。兩年前的5月底,在當年的京東618啓動大會現場,我曾感嘆不已:京東集中展示的,並非其零售業務,而是公司研發中的無人駕駛重型卡車、無人載貨飛機、智慧餐廳、智慧物流等清一色的創新科技,京東是要打造一個技術領先的人工智能、物聯網公司。從多年潛心推進技術開發與積累,直至如今升級公司使命,一場脫胎換骨式的戰略變革已然在京東拉開帷幕。

不止於京東,騰訊在2019年將公司的願景和使命升級爲“科技向善”,小米的使命中有一句是“讓全球每個人都能享受科技帶來的美好生活”,百度將自己的使命確定爲“用科技讓複雜的世界更簡單”,仍然秉承“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的阿里巴巴在雲服務市場的份額已經達致全球第四位。很顯然,處於潮頭的中國互聯網公司,正在普遍謀求轉向技術驅動型企業。爲什麼會呈現如此態勢?我們可以將之視爲時代召喚下中國互聯網公司的自覺行動。

新一輪科技革命的到來,讓社會各界普遍意識到:技術水平直接決定企業、產業和國家的競爭實力,左右其長遠發展,任何企業要想在未來的發展立於不敗之地,就必須成爲技術驅動型企業,在動態中擁有並保持技術領先地位。

全球範圍的互聯網巨頭,普遍起家於電商、社交、搜索等,早期發展階段更多地依賴於基於互聯網技術應用的商業模式創新,擁有領先硬核技術的企業並不多。不過,亞馬遜、谷歌等的實踐說明,互聯網公司在依賴早期核心業務獲得快速發展的同時,完全有可能、也有必要成爲技術領先企業,建立起未來持續成長堅實的護城河。

中國的互聯網領先企業,一路狂奔,在業務增長速度、市值、經營規模、盈利水平、社會影響等多個方面贏得了廣泛的優勢,卻沒有普遍形成全球領先的技術優勢地位。不過,中國的互聯網領先企業,並非在技術方面全無作爲,這些年已經有了一些積累,也具備了大規模推進技術創新的人才、資金、數據等基礎。與此同時,全球來看,與智能化所密切相關的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物聯網等技術,尚未步入成熟期,仍然潛藏着巨大的機會。而且,這些技術的應用市場在中國已經啓動。在這一背景下,因勢利導,中國互聯網公司完全有可能升級爲技術驅動型企業,在智能化時代的全球競爭中走在前列;反之,如若錯失時代所賦予的機遇,不能及時轉變成爲技術驅動型企業,必將很快在虛胖中黯然失色。處於十字路口的中國互聯網公司,需要做出歷史性的轉變。京東等公司的抉擇,無疑是契合時代潮流的戰略行動。

當然,包括京東在內的所有中國互聯網公司,最終要成功實現全面升級爲技術驅動型企業並非易事。這將帶來企業全方位的變革:企業需要植入技術創新的基因,營造出創新型組織文化,讓企業中各個部門及員工都能崇尚技術創新;需要持續加大技術創新投入,在鼓勵探索、允許失敗中形成前沿性的技術創新成果;需要大力引入和培養大批技術創新型人才,並不斷提升技術創新部門和創新人才在企業中的地位;需要持續向用戶提供更有質感、更具技術含量的產品與服務;需要建立起以創新爲導向的考覈與激勵制度,等等。而所有這些轉變,都需要在使命的指引下不懈努力。

李東紅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文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