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给人以美的享受,也为人们带来心灵的力量。今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画院院长、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吴洪亮呼吁,疫情之下应充分发挥艺术的疗愈功能,拓展守护大众健康的途径。

吴洪亮认为,这次新冠疫情造成了全球性危机,所幸的是在应对此次疫情的过程中,中国政府不仅在短时间内控制疫情在国内蔓延,取得阶段性成果,而且积极帮助国际社会,提供医疗和物资等国际援助,以大国的责任感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支持其他国家一起共渡危难。

“疫情的影响是深远的,不仅危害到人们的生命与身体健康,也会涉及心理健康。苦难的经历或目睹他人的苦难都可能对很多人造成严重的心理影响。”吴洪亮建议,面对基数庞大的受影响人群,可以拓展更多守护大众心理健康的途径,“心理学的研究已经证明,艺术是辅助心理创伤治疗的有效方式。我们需要有一套成体系的方式介入,充分发挥艺术的疗愈功能。”

吴洪亮提出,可以在中小学课程中增加如绘画心理治疗的相关内容,让青少年学会通过艺术的表达方式来抒发、转换情绪,增强青少年的心理韧性;在大学通识课中开设有关艺术心理学的课程;在艺术院校的创作课程中,增强艺术心理学的比重;加强艺术心理学及相关学科的跨界研究,促进其成果的广泛运用。

吴洪亮还建议,对疫情等灾害影响严重地区的公共空间形象进行深度规划,将某些简单的口号化、条幅式的宣传转变为利于传播的艺术方式。鼓励艺术家为公共空间创作具有心理疗愈元素的艺术作品,深度服务更广泛的人群。此外,可以结合最新科技成果,开发应用程序、可穿戴设备,链接线上的心理自助评估与干预平台,融入具有积极元素的优秀艺术创作,帮助大众调整生活状态,建构从个体到群体的心理健康实时守护。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王广燕

编辑 关一文

流程编辑 刘伟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