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也有一些人怕冷,不是身上冷,而是手腳冰涼,這種情況,往往是肝氣不舒,情緒不佳,導致的四逆散證,肝氣不能疏泄,導致氣血壅滯,陽氣閉塞於內,不能通達四肢,引起四肢的末端冰冷。血虛之人,血液不能溫養四肢,夏天還好些,一旦到了冬天,就會手腳冰涼,身體畏寒。

生活中有很多人怕冷、怕風、怕涼,大病不犯小病不斷,可能很多人認爲這是身體抵抗力差的一種表現。之前,就曾有位南方的患者來找我就診,自述說他自己身體的問題:"您說我爲什麼會長期怕冷呢?大夏天,本來挺熱的,可風一吹,我就覺得冷,這是爲什麼呢?"

首先,感覺自己怕風,怕冷,哪怕多穿一件衣服,也還是怕冷的,冷的渾身冷得發抖的,這在中醫叫"惡寒"。

中醫中有"有一分惡寒便有一分表證"的說法,故"惡寒"常爲臨牀診斷和鑑別外感表證的重要指徵。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這種怕風怕冷,多披一件衣服,就會舒服緩解很多,這種在中醫裏叫"畏寒"。這種情況往往不是暫時性的,而是長期存在的。爲何會有怕冷、怕風這種情況呢?

1、 陽氣不足

陽氣不足、衛陽不固,陽氣不能溫養肌膚而自覺怕冷。

比如夏季很多人過食寒涼,整天喫涼的食物,喝涼的飲料,傷了脾胃之陽;或者過用寒涼之藥,經常服用傷陽氣的藥物,過用抗生素等等;長期疲勞,勞累過度,房事過度等等,都會損傷陽氣。

陽氣不足導致的怕冷,典型的症狀是四肢冰冷,面色蒼白或者發黑、手足不溫、易出汗、口脣色淡、口淡無味、食慾不振、大便稀溏、小便清長、性慾減退、舌淡苔白、脈虛弱等。

建議首先需要改變生活方式,同時可以服用一些用些四逆湯、金匱腎氣丸等溫腎補陽,也可以配合艾灸方法,起到祛風散寒的作用。

2、肝氣不舒

也有一些人怕冷,不是身上冷,而是手腳冰涼,這種情況,往往是肝氣不舒,情緒不佳,導致的四逆散證,肝氣不能疏泄,導致氣血壅滯,陽氣閉塞於內,不能通達四肢,引起四肢的末端冰冷。

這種情況,可以服用中藥柴胡疏肝散、龍膽瀉肝湯來疏肝理氣。

3、氣虛

氣虛這種情況,多是營衛之氣,出現了問題。

表現爲畏寒,一般會出現動輒氣喘,動輒汗出的氣虛的情況。

出現氣虛時,多是先脾胃之氣受傷,因爲營衛之氣,與脾胃關係密切,如果脾胃之氣不足,營衛之氣沒有來源,則會出現保護體表的力量不足,導致畏寒。

中藥上採用小建中湯、補中益氣湯等思路來調理。

4、血虛

血虛之人,血液不能溫養四肢,夏天還好些,一旦到了冬天,就會手腳冰涼,身體畏寒。

除此以外,還有記憶力不好,容易忘事;容易疲倦,一旦疲倦,容易心悸、頭暈、失眠;眼瞼、口脣顏色淡等;女性月經色淡或者少,甚至閉經。

氣血關係

我們身體的氣血,是互相配合的,氣血互生。兩者的比例,正常的人,應該是相配的,比如氣是十份,血也是十份。

可是,如果血虛了,變成了五份,此時,氣也會衰減,雖然它也少了,可是,和血配起來,氣仍顯得多餘,這就會產生虛火,此時它們處於低水平的相配,雖然身體整體是感覺涼的,但是,一定會有點虛火,從哪裏冒出來,比如臉上,口腔,很多人臉上長痘,口裏生瘡就是這麼來的。

中醫在補血的時候,有一個思路就是補氣,從氣中生血,如果單純用補氣的藥,部分患者,則會感覺上火。

調理辦法可以慢慢地養血,當血補足了,再調理其他,則很容易,像當歸補血湯、四君子湯、四物湯等等都有很好的效果。怕風怕冷日常如何調理?

1、多喫水果和蔬菜

怕風、怕冷的朋友們多喫一些胡蘿蔔、油菜、菠菜等等,因爲蔬菜中含有很多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多喫一些新鮮的蔬菜和水果。

不僅可以讓身體抵禦寒冷,而且能夠增強身體的免疫力,能夠及時的預防呼吸道等器官的感染。

2、按摩療法

選風池、大椎、太陽等穴,將兩手拇指指腹放在兩側風池穴處,由輕漸重按摩1~2分鐘。

然後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併攏,從大椎穴處分別向風池穴處摩擦10~20遍,以局部發熱爲度,最後按摩兩側太陽穴。

3、中醫方調理辦法

針對惡寒邪氣盛者,中醫治以驅邪外出,臨牀常用麻黃湯發汗解表。食用熱粥、熱雞湯,以外來之熱驅散機體寒邪。

針對裏虛表重者,非輕劑所能解決,多運用附子、乾薑、肉桂等溫陽之品,溫補培元,以此緩解惡寒怕冷的表證。

溫馨提示:本平臺分享的健康養生圖文信息,特別是當涉及食療、藥品、配方、鍼灸技術等僅供大家參考學習,不作爲醫療診斷治療依據。如有需要,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非專業人士請勿隨意使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