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理解了这段话,你就明白了为什么没有风投投资华为了,因为任正非的华为根本就不愿意接受风投。当然,实际上可能风投也想投华为,但是任正非宁愿买优质资产,宁愿向员工募资,也不愿意接受风投。

  如果没有日本软银的注资,可能就没有今天的阿里巴巴,马云在多个场合表达过对软银,对孙正义的感激之情。

  当初如果没有今日资本注入的1000万美金,别说如今的自建物流,就连活下去,可能都困难。自然也就没有今日的京东。

  这样的事例数不胜数,风投在企业发展壮大的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当然,不少风投也因为投对了企业而赚得盆满钵满。

  但我们更加好奇的是,强大的华为,在其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为何没有风投投资呢?

  尤其是2001年,任正非写著名的《华为的冬天》,以及2002年华为的销售出现负增长的时候,华为实际上已经面临生死存亡了。正是需要资金的时候。

  最终华为优质资产华为电气以60亿元的现金卖掉,才让华为得以喘过气了。

  当然,实际上可能风投也想投华为,但是任正非宁愿买优质资产,宁愿向员工募资,也不愿意接受风投。

  这实际上还和一个人有关,那便是李一男。

  当年任正非视天才李一男为己出,但没想到,李一男却从华为离职创办了港湾,和华为正面交锋,而且因为风投的注入,让李一男的港湾短时间内便快速发展,成为华为的劲敌。

  尽管最终经过鏖战,华为最终还是战胜了港湾,且把港湾又买回来了。但在港湾的收购谈话时,任正非谈到了自己对风投的态度:

  “真正始作俑者是西方的基金,这些基金在美国的IT泡沫破灭中惨败后,转向中国,以挖空华为,窃取华为积累的无形财富,来摆脱他们的困境。……我们感觉到基金的力量与巨大的威胁,如果我们放弃竞争只有死路一条。如果基金这样做在中国获得全面胜利,那么对中国的高科技是一场灾难,它波及的就不只有华为一家了。因此,放任,对我们这种管理不善的公司是一个悲剧,我们没有退路,只有坚决和基金作斗争。”

  任正非讲的“基金”正是“风险投资”,而非我们大家日常买的基金。

  这可能是任正非当时为了短暂安抚被收购的港湾的人员的时候,找的一个大家都愿意接受的理由,把主要责任给了“基金”公司。但从这里面也能看出任正非对风投,对融资的态度。

  理解了这段话,你就明白了为什么没有风投投资华为了,因为任正非的华为根本就不愿意接受风投。

  你觉得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