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带动更多的村民脱贫致富,发展特色产业,张翔决定在昌中村发展食用菌产业,村企双方共同谋划,在先期建设10个大棚的基础上,又流转土地20亩,计划建成存放15万菌棒的食用菌大棚20个,填补了除茶叶之外村产业发展的短板,已初步实现产供销一体化产业发展模式,实现了扶贫项目带动产业发展的新途径。张翔和扶贫工作队,用一件件民生实事,赢得了村民们的信任,同时通过村企合作,建设了食用菌基地,为村里找到了新的发展方向,为村民的脱贫致富拓宽了渠道。

歙县的深渡镇,是黄山到千岛湖黄金旅游线上安徽境内重要的中转站,也是新安江山水画廊开始的地方,素有“九省通衢”、安徽南大门之称,在深渡镇东北部的群山之中,有一个昌中村,这里山清水秀,不过,几年之前,这个村还是一个省级贫困村,脱贫成为了困扰这个村多年的大难题。

张翔,黄山市委组织部电教中心主任,2017年4月之后,他又多了一个身份——歙县深渡镇昌中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虽然来到昌中村已经有四年多的时间,但至今,张翔都清楚地记得第一次来到昌中村的那一幕。

据了解,昌中村有5个村民组,全村有村民555户,1597人。2017年之前,由于交通闭塞,村里的主要产品茶叶卖不出去,村民们只能卖鲜叶,坐等大户收购,经济效益十分有限,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是安徽省级建档立卡贫困村,多年来,贫困发生率居高不下。

破败的村落,居高不下的贫困发生率,让作为扶贫工作队队长的张翔,一下子感受到了肩上的压力,自己的工作该如何开展呢?然而,还来不及考虑工作上的事情,张翔就遇到了驻村后的第一个难题——语言不通。

为了克服语言障碍,张翔成天拉着村两委的干部和村民们聊天,一方面是为了尽快熟悉村里的环境,还有一点就是锻炼自己的听力。

都说要想富先修路,把进村的这条路修缮、拓宽,成为了张翔进驻昌中村后的第一件事情。为了争取修路资金,张翔带领扶贫工作队队员,开始了马不停蹄地到处拜访各个政府部门。

通过多方争取,2018年,昌中村被列入安徽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点。有了政策和建设资金,张翔带领扶贫工作队先后修筑了10条道路、组织实施了全村饮水工程,建设多项公共基础设施,使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为了带动更多的村民脱贫致富,发展特色产业,张翔决定在昌中村发展食用菌产业,村企双方共同谋划,在先期建设10个大棚的基础上,又流转土地20亩,计划建成存放15万菌棒的食用菌大棚20个,填补了除茶叶之外村产业发展的短板,已初步实现产供销一体化产业发展模式,实现了扶贫项目带动产业发展的新途径。

除此之外,为使昌中村贫困户更好更快从脱贫到致富,对于有种植意愿的贫困户,公司将免费提供技术服务,并承诺不低于市场的价格统一收购,彻底解除了贫困户的后顾之忧,促进贫困户利益最大化。

从修桥铺路,改变村民的出行条件,到环境整治,新建基础设施,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张翔和扶贫工作队,用一件件民生实事,赢得了村民们的信任,同时通过村企合作,建设了食用菌基地,为村里找到了新的发展方向,为村民的脱贫致富拓宽了渠道。

不过,这只是张翔和扶贫工作队工作的一部分,他们扶贫的背后,还要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又会给村里带来哪些惊喜呢?《法治时空》将会为您持续关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