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总体趋缓,欧洲各国逐步"解封”。政治、经济、安全、民意,多维度博弈激烈碰撞。疫情过后,欧洲变了吗?诗和远方虽然有点远,但总还是令人向往。此时此刻,那里的华人最担心的是什么?东方卫视《环球交叉点》云连线欧洲站记者陈彬、法国服装零售业区域经理蔡晖、瑞典护士李若愚、以及意大利福建华侨华人同乡总会荣誉会长陈天明,聊一聊目前他们心中所担心的。


陈彬:从社会角度来说,德国的确现在有越来越多抗议声,加上之前民粹主义右翼势力另类选择党在议会中得到了非常高的支持率。由于这个疫情,许多原先经济条件就不是这么好的人遭到重创,他们对社会不满加剧。这样的人变得越来越多,如果政府不给他们进行一定的补贴,或者说不及早让他们继续营业,继续有钱赚,可能会造成社会不安。


李若愚:我不担心生死,我担心活人更加关心的问题,也就是经济给我们带来的影响。从瑞典的情况看,经济滑坡至少要延续两年以上。疫情暴发以后,股市大跌。传统商业,比方说餐馆业、旅游业、航空业——欧洲电商没有国内那么发达,快递业也没有国家那么发达,一些饭店从来不做外卖,疫情期间完全撑不下去。这就强迫瑞典经济结构进行改变、调整,传统零售业必须转型成电商,里面会有很多经济上的影响。


蔡晖:在法国,我主要担心疫情第二次暴发,如果因为防疫不当,造成疫情第二次暴发,一定会对整个社会的经济以及人民心理造成比较大的影响。我注意到自从上周解封以来,一部分居民非常焦虑和担忧,并且70%、80%的人都戴上了口罩。但是也有一部分的居民立刻脱掉了口罩,然后立刻去享受久违的绿地和阳光,一些聚集也再次发生。所以我对疫情的再次发生还是有些担心。


陈天明:我最担心的是,现在市场开放,普拉托是整个欧洲服装生产的集散地。昨天一开放,欧洲各地来的采购商特别多,我也怕疫情复发,弄不好再次封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