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玫嫔被皇上发现是太后的人,指使玫嫔临死前往太后的另一个眼线庆贵人的药里下药,导致庆贵人不能生育。论智商,太后举荐庆贵人,也并没有起到她想达到的目的,既并能窥探到圣意,也没能替太后进言。

说起后宫,总是脱离不了勾心斗角、阴谋诡计。但不管是当年的《金枝欲孽》,还是近几年的《甄嬛传》和《如懿传》,总也少不了一些“无脑”人设的存在。比如《甄嬛传》里的齐妃,人称“齐二哈”,活脱脱将王炸的拍打的稀巴烂。还有人称“四季姐”的夏冬春,高调的出场,两集不到就惨败下线。

全剧中太后在皇上身边安插了三个“眼线”,一明两暗。太后安插眼线的目的,就是希望在涉及太后及其家族利益的大事上,能帮助其窥探皇上的圣意,并能适时的向皇上进言。

先说说玫嫔,玫嫔小有姿色,也很有能耐,要不然一个南府琵琶妓,怎么就因为弹了几场琵琶就被皇上看中,还夸其聪明伶俐呢!而且玫嫔虽并不算出挑,但在蒙古求娶嫡亲公主下嫁这件事情上,还是凭借自己的小心机帮助太后窥探到一些信息的。

再说说舒嫔,舒嫔若不是太后的人,依舒嫔自身的才华及对皇上的一片痴心,荣宠自然是不会少的。奈何因为皇上忌惮太后,舒嫔最终还是因为“坐胎药”的事情,引火自焚了。虽然舒嫔对太后也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但最起码证明太后还是有眼光的。

今日说一说《如懿传》中的庆贵人。原名陆沐萍,被太后抬举,是太后明着举荐给皇上的第一人。

首先说说这个庆贵人出场的造型。青春年少着粉色服饰并没有错,只是却留着这样厚重而又奇葩的刘海,本想显得自己年少,却不知一眼就让人觉得笨拙。皇上看她的眼神,满满的厌弃,却又碍于是太后举荐,不得不留下。活脱脱就是吃不下,又不得不咽下去的感觉。


再来看看今日要说的这位主角。论样貌,自然比不上玫嫔及舒嫔。论才华,剧中并未提及庆贵人会吟诗作画。论才艺,剧中玫嫔与庆贵人二人曾一同以歌舞为皇上助兴,但生生的被炩嫔比下去。


论智商,太后举荐庆贵人,也并没有起到她想达到的目的,既并能窥探到圣意,也没能替太后进言。

论情商,如懿死后,太监向皇上禀报,此时正是庆贵人在皇上身边伺候。庆贵人不顾惜皇上的感受,也不顾惜自己嫔妃的身份,居然对已失去的皇后行为大加指责。惹的皇上怒吼“滚出去”。这样的情商,若不是太后的庇护,怎能在后宫存活那么久?这样一看,这位庆贵人,确实身无长物。


接下来想探讨一下为何编剧要让剧中有这样一个人物存在。我仅想到剧中有一个场景是庆贵人存在的意义体现。玫嫔被皇上发现是太后的人,指使玫嫔临死前往太后的另一个眼线庆贵人的药里下药,导致庆贵人不能生育。皇上这一举措,证明了皇上与太后的嫌隙早已存在,同时也证明了皇上的计谋。其他有庆贵人存在的场景,我个人觉得发生在庆贵人身上的任何一句台词都可以安插到别的嫔妃身上得以体现。

也许太后也知道庆贵人并没有太大的用途,所以后来又举荐了才艺、相貌都更出色的舒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