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要知道孔融就是以孝闻名,以不孝之名而死,用他最骄傲的东西击败他,可见曹操有多痛恨孔融。孔融说:自己祖上乃孔子,与李家祖上老子是师生关系,所以他二人也属世交了。

大家好,我们的用心了解历史中沉淀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当代中小学生的四大榜样:孔融、曹冲、甘罗和司马光。孔融无疑是其中较为出色或者说较为出名的那一位,为何?当你在家与兄弟姐妹抢零食时,你有没有被父母用孔融的事例说教过。这四大中小学生榜样也都出现在小学课本中,但是老师在上课时,通常只会告诉你孔融让梨这一举动,而只字不提孔融之死。
为什么不对孔融之后的故事加以拓展,不是老师不知道,而是说了会有反面效果。孔融年少以孝闻名,却又以不孝结束一生。
孔子二十世圣孙,死于不孝
孔融,东汉末年一代名儒,祖上为名震中外的孔子,他不仅文章写得好,诗歌也别具一格,与王粲、陈琳、徐干等人被誉为“建安七子”。而在汉朝这个以孝治天下的朝代,孔融更是凭借自己四岁时让梨的举动,年少成名。
一个四岁就懂得让梨的人,长大后竟然长歪了?被曹操以不孝的名义所杀!曹操是凭什么觉得他不孝呢?
孔融在和好友祢衡聊天时曾经说过:
“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物穿瓶中,出则离矣”——《后汉书》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父亲对孩子有什么恩惠可言呢,不过是一时情欲,母亲不过是一个盛放物品的器具而已。他主张“父母无恩论”,说我们不应该孝顺生我们的父母,而是孝顺养我们的父母。
我们暂且不讨论他的观点是否正确,在汉朝这个朝代,孝道有多被看重呢?我们知道汉朝当官的制度叫“察举制”,其中有一条就是“孝廉”,就是说他不看你是否有做官的本事,只要有人以孝顺的名义举荐你,几乎你就可以当官了。再看皇帝,庙号都以什么“孝文帝,孝武帝”来取,可见,孝是多么重要。
而孔融这番言论无疑为他招来了杀身之祸。
必死原因一:毒舌,说话不分场合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后,征孔融为朝中大官。曹操这人包容并兼,手下有各种人才,孔融就是其中一个,但是孔融这人与他的朋友祢衡、杨修一样,有一个读书人的通病,狂妄自大,总爱评论他人,这里的他人自然是指曹操了。
曹操号召民众戒酒,解决将士粮食短缺的问题,他跳出来反对,酒可亡国,女人不可吗?为何不把女人也禁了?曹操要杀杨彪,孔融跑来和他据理力争;曹操想要夺取甄氏,孔融写信讽刺曹操父子;曹操出去打仗,孔融在后方宣传曹操此战必败,动摇军心。行军打仗,讲得就是一个气势,你孔融倒好,不鼓舞士气就算了,反倒在后院点火。曹操想杀孔融之心日渐浓郁。只是一直苦于没有理由,而孔融又是圣人孔子的后代,名望极高,不能轻易动他。
若是孔融真的聪明,此时就该收敛收敛,可惜他并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依旧我行我素。最终让曹操逮住把柄,以孔融违背伦理、不忠不孝、败坏朝纲为由,将他处置了。
要知道孔融就是以孝闻名,以不孝之名而死,用他最骄傲的东西击败他,可见曹操有多痛恨孔融。
必死原因二:做人做事太狂妄
其实孔融的命运早在多年前就已经注定了。年少成名,难免骄傲跋扈。
在当时有个名人叫李膺,名望极高,每日前来拜访的人络绎不绝,于是他就有个规矩,只接待当时的社会名流和李家的世交,孔融或许是不服气于这样的规矩,意图挑战。于是前往拜访,说自己是李家的世交朋友家的孩子。李膺一见,不认识啊,就问他是那位世交家的孩子。孔融说:自己祖上乃孔子,与李家祖上老子是师生关系,所以他二人也属世交了。
当时宾客中有个叫陈韪的,就说,有的人小时候很聪明,长大后却未必如此。孔融将计就计,反讽陈韪,那你小时候一定很聪明了。
从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出,孔融确实聪明过人,但是好逞口角之能,说话不留情面。若是在太平盛世,或许能留下一个豪放不羁的名声,但是生逢乱世,又好与上司斗嘴,不留情面,怎么能逃过一死呢?
【END】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