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15日,著名作家、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叶永烈先生在上海长海医院不幸逝世,享年80岁。叶永烈,浙江温州人,笔名萧勇、久远、叶杨、叶艇。1940年8月30日生,一级作家、教授、科普文艺作家、报告文学作家。

1950年,11岁的叶永烈开始发表诗作。1957年,开始发表科学小品。1959年,在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第一部科学小品集《碳的一家》。1960年,成为《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作者,并于1960年秋完成《小灵通漫游未来》。1976年春,时任上海电影制片厂编剧的叶永烈发表了科幻小说《石油蛋白》,标志着中国科幻在大陆掀起第二次高潮。1979年3月,他被文化部和中国科协联合授予“全国先进科普工作者”称号。1981年,叶永烈任导演的电影《红绿灯下》获第三届电影百花奖最佳科教片奖。1983年之后,开始由科普和科幻作品创作转向纪实文学的创作。他共出版文学著作180余部,包括长篇纪实文学《1978:中国命运大转折》《陈云之路》《叶永烈采访手记》《星条旗下的中国人》《胡乔木传》《马思聪传》《傅雷与傅聪》等。

叶永烈长期从事中国当代重大政治题材纪实文学的创作,积累了大量的档案和口述历史资料,形成了相当规模的“叶永烈创作档案”,成为中国当代历史研究的一批原始文献中的一部分。在半个多世纪的创作生涯中,叶永烈建立了完善的个人创作档案,各种文稿、书信、照片、采访录音、作品剪报、评论、样书等均分类保存,这些宝贵的资料已经在去年由他本人捐献给了上海图书馆。

2017年10月,上海文史馆在菊生堂召开“喜迎十九大 同圆中国梦——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专题策划会”,叶永烈应邀参会。在发言中,他以1979年1月6日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的方毅同志的一则批示为题,深情回忆自己在改革开放初期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春风”中受到方毅同志的亲自关心,小家庭的命运也因此发生巨大变化的经历。通过自身经历,向大家描述了改革开放40年来,老百姓生活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作为改革开放的亲历者和大事件的记录者,叶永烈更是积极参加了多项活动。6月,在上海文史馆与上海图书馆联合主办的“大家讲坛”以及上海文史馆《世纪》杂志编辑部与静安区文化局合作举办“世纪回想——我们的四十年”专题讲座上,叶永烈做了题为“四十年前的历史大转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讲座,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其中,在上海图书馆的讲座互动环节,有观众现场向叶永烈提问:“作为一名作家,您的写作经历是比较奇特的,早期从事科普书籍的创作,中年开始写科幻小说,后来创作纪实文学,现在又开始创作长篇小说,您是如何做到横跨众多领域又如此高产,出品这么多优秀作品的?”叶永烈谦虚地说:“其实我这辈子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写作。正如一名画家,他能够画花鸟,也能够画人物,还能够画山水,但他都是在画画,对于我本人而言,我所做的也始终是在写作。”

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2018年11月,上海文史馆召开“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馆员座谈会”,同步首发了《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论文集》,集中收录了叶永烈馆员所撰写的文章,以此向改革开放40周年献礼。

2019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央文史馆组织编撰《馆员履职轶事录》,叶永烈欣然接受上海文史馆约稿,写了《我创作“上海三部曲”》一文。

叶永烈把一生所有的精力都凝固在作品之中,影响 了一代又一代人,始终传承着文化的力量。他曾说:“人生其实很短,做一件事情要做得好,也还不够,所以我把写作看成凝固的时间、凝固的生命,我把我所有的精力都凝固在我的作品之中。”他笔耕不辍,著作等身,据统计,截至2018年1月,叶永烈已经出版逾3500万字作品。生前,他曾对自己的创作做过一次数字总结:“前段时间我整理了我的科普作品,叫作《叶永烈科普全集》,有28卷,1400万字;我的纪实文学作品是1500万字;还有行走文学,《叶永烈看世界》21本,现在已经全部出版,500万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