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I汐汐

《青春有你2》与《创造营2020》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两档节目各有特色,但共同点都是选出一定数量的选手成团出道。

每一个选手都拼命向观众和导师展示着自己的歌唱功底和舞蹈实力,她们唯一的目标就是能最终成团出道,从而被关注,完成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蜕变。

可稍显讽刺的是,一个以歌唱和舞蹈为标准最终成团出道的选手们,却很少有人一如既往的坚持走唱跳这条路,她们中的大多数人最终都是义无反顾的朝着演艺圈发展。

就好比前两年成团出道的“火箭少女”们,11位成员,成团两年,但如今发行的歌曲却少之又少,真正有传唱度的歌唱作品压根就没有,取而代之的是,团中的几位主要成员相继接下了多部影视剧。

去年孟美岐接下电影《诛仙1》女主碧瑶一角,演技好不好另说,但作为“火箭少女”C位的她却能将在演艺圈打拼多年的李沁挤下女一的位置,也是一度引发热议。

吴宣仪也没有闲下来,在剧版《斗罗大陆》中饰演女主小舞,目前该剧据说也已经拍摄完毕,只待定档。

杨超越更不用说了,《将夜2》中的昊天已经打消了外界对她的质疑,虽然演技算不上惊艳,但至少也算圆满完成角色任务,而现在的她也已经接下多部剧的女主。

两年前选秀出道的“火箭少女”,如今主力三C,全部杀进了影视圈。

人们不禁哑然,什么时候,选秀节目变成了选演员的节目了?更讽刺的是,选秀标准还不是用“演技”来衡量。一、市场需求,流量是“原罪”?

毫无疑问,每一次的“造星”开始,都是流量收割的开始,观众通过选秀认识心仪的选手,继而成为一个忠实的小粉丝,当所有的粉丝聚集到一起时,流量效应也就来了。

这些年,我们看到过太多的流量明星拥有着一大批拥趸,这是他们在娱乐圈和演艺圈赖以生存的根本。

纵然粉丝太多可能也会带来不好的影响,比如肖战今年因为粉丝带来的反噬,但即便如此,肖战顶流的水准,依然无人能比,无论是发新歌,还是代言的产品开卖,因为粉丝体量大,总能取得不错的效果,至少在数据上是这样,那么试想一下,如果发新歌能赚到钱,如果代言产品能让金主获利颇丰,这个资本的市场又怎会拒绝与这样的流量明星合作呢?

那么,回到男团女团选秀节目,他们在做的一件事就是,疯狂的吸粉,成为下一个“流量明星”,而这似乎是目前创造一个明日之星最有效的方式,没有之一。二、艺人职业定位,歌手比演员更“难”?

对于出道艺人本身而言,做一个好歌手似乎比一个好演员更难!

这些年来,一个既能创作又有唱功的歌手少之又少,十几年前,像周杰伦、林俊杰等人创作俱佳,即便是到了现在依旧是一线歌手,这纵然是对他们在歌坛地位的一种肯定,但转念一想其实也是现在这个时代的悲哀,回顾近十年里,再也没有一个歌手拥有他们当年那种影响力以及歌曲传唱度。

演员与歌手则不尽相同,演艺圈不乏一些天赋极强的演员,比如梁朝伟、周迅仿若就是为演戏而生,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绝大多数演员都是后天练成的,换句话说,只要努力以及勤加练习,或许最终未必拿得到影帝影后的美誉,但做一个合格的演员并不算太难。

两相比较之下,如果不是对唱歌有特别执念的话,任何一个选秀出道的选手都会走上演戏这条更便捷的路!三、市场大环境,演员比歌手吃香!

十几年前,一个歌手的影响力绝对比一个演员要大很多,那时候,因为电视机手机尚未完全普及,一个MP3就能令人疯狂,而人们接收到的信息也大多是歌曲,学校里广播中放着周杰伦的《七里香》、林俊杰的《江南》、刀郎的《2002年的第一场雪》,这是许多8090后永远无法磨灭的记忆。

可如今,经济的发展,科技早已改变生活,看视频的人群早已多过那些单纯的去欣赏音乐的,前几年,《中国好声音》《歌手》相继爆火,但现在《演员请就位》《演员的诞生》等演技比拼的综艺节目逐渐成为主流,这些都说明,同等水平的演员似乎已经比一个歌手要更加受市场的青睐。

受众群体一旦改变,明星艺人只能去迎合,别无他法。后记

如今,演员的竞争日益激烈,流量明星大批量进场,会演戏的不会演戏的只要有流量,怎么着都得安排个主角试试。

与此同时,观众对演员演技的要求则愈加的高,也正是因为在这样的矛盾冲突下,“流量明星”似乎已经成为一个“演技烂、耍大牌、不记台词”的代名词。

只是,促使这一切发生的,很明显,可不只是“流量明星”个人的问题!

资本需要利益、艺人需要生存、观众需要好作品,这三者之间到底如何去平衡,恐怕还将是演艺圈需要长久去探索的东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