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爲此,健康報社和健康中國政務新媒體平臺聯合主辦了線上“後疫情時代人類健康與醫院發展論壇”,北京大學中國衛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劉國恩、四川省醫學科學院四川省人民醫院院長鄧紹平、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院長施秉銀、昆明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院長王昆華、貴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院長李海洋、甘肅省人民醫院副院長蔡輝、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醫院副院長陸晨、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副院長張伶俐、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副院長呂富榮等學者和優秀醫院管理者在屏幕上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後疫情時代的醫院管理方向。作爲親歷者,輝瑞積極發揮自身在抗感染治療領域的優勢,通過遠程互動工具、虛擬會議等方式,在疫情期間快速建設學術交流平臺,以期更好地服務中國醫療、中國患者。

我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重大戰略成果,後疫情時代衛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逐漸凸顯。未來,如何更從容地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如何做細做實疫情防控工作,如何把好第一道關?

爲此,健康報社和健康中國政務新媒體平臺聯合主辦了線上“後疫情時代人類健康與醫院發展論壇”,北京大學中國衛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劉國恩、四川省醫學科學院四川省人民醫院院長鄧紹平、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院長施秉銀、昆明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院長王昆華、貴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院長李海洋、甘肅省人民醫院副院長蔡輝、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醫院副院長陸晨、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副院長張伶俐、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副院長呂富榮等學者和優秀醫院管理者在屏幕上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後疫情時代的醫院管理方向。此次活動由輝瑞中國公益支持。

拋棄國界隔閡,人類需要攜手開發疫苗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長江學者、北京大學中國衛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劉國恩表示,公元541年到542年歐洲的瘟疫,導致2500萬到1億人口死亡。1347年到1351年發生的歐洲黑死病導致7500萬到2億人死亡。1918年到1919年的西班牙流感導致5000萬到1億人死亡。“可以說,人類面對的微生物種死亡威脅,遠遠大過人類之間因戰爭造成的死亡威脅。”

劉國恩從經濟學的角度思考疫情防控工作,他認爲,一旦發現某人染了新冠病毒,便把他接觸過的所有親戚朋友全部隔離起來,又或者因爲一個人確診,整個小區或街道隔離,這樣的做法,社會付出了高昂的經濟代價。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預測,今年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增幅可能會從去年的6.2%下降到1.2%左右,減少近5萬億元人民幣。如果,我們能夠對全民進行大規模的血清檢測,一次檢測140元錢,按14億人一個季度做一次計算,一年4次的檢測成本遠少於大規模封城導致的經濟下行損失。”

劉國恩建議,無論新冠肺炎疫情威脅有多嚴重,都不要忽視其他疾病對人類的威脅。“數據顯示,中國人六大致死風險包括中風、心臟病、肺癌、慢性呼吸道疾病、肝癌、道路傷害等。美國的數據顯示,心臟病、腫瘤、慢性呼吸道疾病、中風、糖尿病等長期威脅人類生命健康。所以,我們在抗疫時一定得考慮到其他的死亡威脅沒有退出舞臺。”

劉國恩認爲,人類戰爭或許存在零和博弈,有些國家經濟萎縮,有些國家總需求上升。但是新冠病毒是對全球的打擊,不會一個國家遭殃另一個國家獲利,也不可能一個國家得到了管控,就可以相安無事,只要地球上任何一個地方存在新冠病毒,其他國家都不可能絕對安寧。

最後,劉國恩表示,各個國家都在努力抗疫,不要急於下結論誰的模式最好。各個國家都在加緊研發疫苗,“但如果站在整個人類的角度,爲什麼不能組成全球隊,全球共享數據、技術、資源,共同研發疫苗,這樣或許比各個國家各自研發疫苗更有效率。”

互聯網+醫保,將顛覆面對面診療模式

鄧紹平從互聯網+醫保的角度介紹了四川省人民醫院的新作法。他介紹,目前四川省診斷確診患者561人,死亡3人,所有確診患者都已治癒出院。四川省防控工作取得成績,離不開信息化助力。四川省很早便開展遠程醫療、網上會診、心理諮詢、互聯網教學以及線上培訓等工作,增加了開展醫療服務的多遠性。

“互聯網和醫保是兩個不同的事物,國家近幾年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推進互聯網工作。後疫情時代,需要互聯網醫療及醫保政策的融合創新。”鄧紹平說,互聯網醫療涉及產業各個方面,通過互聯網,可進行醫療服務、藥物配送、處方流轉、醫療保險、支付、健康管理、慢病管理、體檢、基因檢測等。隨着現代科技的發展,結合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機器人使用,精準醫療將會迎來發展,後疫情時代這些技術的應用將改變醫療模式,虛擬醫療將成爲全球新的潮流。

鄧紹平認爲,虛擬醫療就是利用信息網絡技術將醫生與醫療機構、醫生與患者、醫生與醫生之間有機高效地聯繫起來,無需全程面對面提供醫療服務,顛覆傳統的診療模式。“虛擬醫療可降低新的傳染性疾病傳播,通過醫聯體建設可改善臨牀效果,改善病人體驗,提高醫療效率,減少浪費,增強患者和醫生間的互動。未來醫院要構建起以患者爲中心的一體化醫療,涉及預防、診斷、治療和康復各個環節,醫療機構跟保險機構、醫保局深度融合,爲百姓提供可預測性的診斷及個性化治療。”

最後,鄧紹平表示,此次新冠疫情危中有機,化危爲機就是機遇。“抗疫工作因爲互聯網的介入和使用,倒逼了互聯網醫療特別是虛擬醫療的發展。我希望通過醫療+互聯網+遠程醫療+人工智能,促進虛擬醫療的快速到來,最終提高醫療價值,實現三醫聯動,讓我國有限的醫療資源及醫保資源得到高效利用。”

業界各方獻計獻策,中國助力健康中國

討論環節,由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副院長呂富榮院長主持。他曾被任命爲重慶支援孝感的對口支援隊救治組組長,帶領764名醫務人員,按照集中患者、集中專家、集中資源、集中治療的原則參與前線治療。他認爲,新冠疫情對醫療體制造成重大沖擊,在抗疫工作中,如何實現醫院高質量發展,如何將疫情的危機轉變成發展的機遇,是當前醫院管理者需要思考的問題。

當天的會議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醫院副院長陸晨介紹了對外援助過程中的艱難和取得的成績。他作爲中國援助哈薩克斯坦醫療隊第二支隊的副領隊,全程參與了援助工作。他認爲,國內抗擊疫情過程時,許多地區都使用了中醫中藥。可他和同事當時在哈薩克斯坦、巴基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等國家支援,大家交流後感到,這些國家很少使用中醫中藥。“總的來看,祖國醫學還沒有完全走出中國,中亞五國對中醫中藥的認可度也比較低。我們希望通過各種渠道使祖國醫學走得更長更遠,也希望大型傳染病流行過程中祖國醫學能發揮應有的作用,多一種武器,多一個思路,多一個方法。”

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副院長張伶俐就新冠肺炎的診療用藥,以及後疫情時代怎樣加強藥學服務,進行了介紹。她認爲目前要仔細研判現狀,採取針對性的策略,建立從醫院到患者的物流一體化互聯網藥品調劑和配送服務模式。要進一步完善DTC藥事管理藥學委員會的相關制度,優化藥品配備管理。要建立覆蓋藥品從採購、儲存、養護、發放、調配、使用全過程的科學監測管理體系。要加強合理用藥管理和績效考覈,提升合理用藥水平,並持續加強藥學人才隊伍的建設。

貴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院長李海洋,就做好門診和住院疫情防控,分享了經驗。他介紹,該院大力主抓門診疫情防控,強化全流程管控,不斷提升發熱門診的應急能力,發熱門診醫護人員實行二級防護,所有入院病人進行核酸檢測。李海洋認爲,疫情期間,醫院運營成本增高,運營收入下降,這確實是突出的問題。越是在這個階段,醫院越是要頂住壓力,做好工作,進一步加強精細化管理。

甘肅省人民醫院副院長蔡輝,重點介紹了該院通道管控和信息登記工作的亮點。他認爲,人民健康永遠都是第一位的,疫情的控制、醫療質量、醫療安全要相互結合併發揮效能,纔可保障疫情防控常態化進行。爲此,該院在制度層面對急診會診、病區陪護、醫療核心制度落實、有創檢查、圍手術期安全等制度進行了梳理。同時,該院也在反思,重新檢視此前已經開展的遠程會診、家庭醫生等工作,在疫情中是否發揮了作用,以及進一步解決信息化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問題。

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院長王昆華,介紹了該院藉助互聯網醫療技術,爲患者提供更多更優醫療服務,將5G+AR、5A+VR、影像雲隨訪技術在醫院落地的經驗。他認爲,5G技術加互聯網醫院的應用,不僅可以避免交叉感染,還能打破醫療地域限制,提高醫療資源配置,減少線下就診壓力,拓展服務空間,提高患者就醫感受。診前、診中、診後;線上、線下、門診、住院、醫院內部、醫院之間、醫院外部;預防、診斷、治療各個環節,都可實現全鏈貫通,爲患者提供全週期的呵護。

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院長施秉銀,作爲陝西援鄂醫療專家組的領隊,分享了抗疫前線的經歷和體會。他說,來到武漢以後,發現形勢還是比較嚴峻的,醫院收治了大量危重病人。他對隊員們強調,要堅守醫療質量,護理一定要到位,同時做好生活護理和人文關懷。同時,老年病人、有慢性併發症、肺臟病變等人羣,早期治療一定要做好,防止急危重病人的死亡。一個星期後,絕大部分病人轉危爲安,大多數危重患者變爲普通病人,取得了成效。

輝瑞紮根中國30餘年,期間見證和親歷了中國醫療衛生事業的蓬勃發展。時下,輝瑞的科學家們正日以繼夜地研發新冠肺炎疫苗,並已取得了階段性進展。

人類和微生物的戰鬥從未停止,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更是揭示了人類和微生物之間戰鬥的殘酷性和不確定性。經過 3 個多月的積極奮戰,中國各地正在有序復工復產。疫情防控常態化正成爲中國後疫情時代的大背景。後疫情時代,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都將發生改變,傳染性疾病預警、感染疾病學科建設以及醫學教育等以往相對冷門的課題,都應重新得到審視。而輝瑞也一直致力於提升廣大臨牀醫生學術能力建設和學科體系建設。我們在2013 年啓動了“領航”(Navigator)項目,支持抗菌藥物臨牀應用管理專業隊伍的能力發展,開展感染科醫生細菌真菌感染診治培訓項目、感染臨牀藥師細菌真菌感染診治培訓項目、感控醫生研修項目,以及臨牀微生物專業人員細菌真菌感染診斷能力提升項目等,支持政府完善抗菌藥物管理體系(AMS)等多個領域的系列活動。“領航”項目從2015年至今,累計培養了31個省區市1560家醫院的6000餘位專業人員。這些專業人才回到各自的醫院後,成了當地的抗感染骨幹,同時幫助醫院建立科學化的管理體系,更好地指導臨牀用藥,最終惠及患者。在此次疫情中,這些專業人才更顯現出巨大的價值,讓全世界看到了中國的速度和逆行者的無畏。

新冠疫情是一場大考,它考出了勇氣與擔當。疫情的不確定性在給臨牀治療帶來巨大挑戰的同時,也催生了醫院診療及問診模式的創新和突破,催化了互聯網醫院的價值重塑。作爲親歷者,輝瑞積極發揮自身在抗感染治療領域的優勢,通過遠程互動工具、虛擬會議等方式,在疫情期間快速建設學術交流平臺,以期更好地服務中國醫療、中國患者。

未來,輝瑞將繼續紮根中國,投資中國,致力於推動更多創新產品儘快進入中國,並助力“健康中國2030”戰略目標的實現,推動和支持醫院管理、臨牀合理用藥相關領域能力建設及基層醫院能力建設,最終更好地服務於中國的患者。

文:健康報記者 張曉東

編輯:彭豔

審覈:陳會揚 曹政 閆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