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马自达倒闭了吗?没有。

他们刚在前不久翻开100周年的新篇章,刚好这是我成为马自达车主的第一年。

一年前,拿着3万块钱的预算准备买一辆车,要求有这么几个:

首先一定得是手动挡,每次看别人开手动挡的视频都看得浑身骚动,恨不得坐在马桶上用皮搋子换挡。

第二车身一定要紧凑,这辆车90%的时间是我一个人开,顶多坐俩人,不需要一丁点的后排空间,相反太宽敞的后排会让我觉得影响操控。

第三就是绝对不要大路货的家用车,最好有一些操控,家用车等成家之后有的是时间开,现在趁年轻赶紧多找点乐子。

当时每天在咸鱼和各类二手车网站锁定了铃木雨燕、标致206/307、福特嘉年华/马自达2和马自达3这几辆车,连改件和改法都看好了。

虽然我是本田脑残粉,但思域一方面是尺寸太大,更重要的是不玩高转的K20A没意思,K20A又太贵了实在玩不起。

飞度的保值率太高,再有我很清楚这辆车不改的话,行驶品质等于零,所以玩好本田的成本是很高的。

法系小车也一直是心头爱,本来在一家奥迪经销商的精选二手车看到一辆蓝色车身、织物座椅、白色仪表盘的2.0L两厢手动307,这是心目中的完美配置,无奈钱包羞涩,担心买回一个爹养着供着,最后Pass。

雨燕呢,一直没有遇到有Swift Sport外观套件的2011款;嘉年华毕竟是美国品牌,喜欢归喜欢,却没有达到非买不可的程度。

和嘉年华同平台的马自达2又太少了,要么是丑到爆的三厢,要么是1.5L自动,偏偏找不到1.5L两厢手动。

最终选来选去,刚好在合适的时机遇到一辆蓝色的2.0L手动马自达3,找了一个周末看完车交了定金,等车管所周一上班我就成了车主。

很巧的是,10多年前在路上看到一辆很素的黑色马3,仅仅降低了车身高度和换了一套银灰色的轮毂,当时觉得这造型太帅了,赶紧用手机拍了一张。

没想到,有朝一日就拥有了车钥匙。

手动挡的乐趣

这辆马3买了有一年时间,这一年有几个月在做车行迹,有几个月遇到了疫情,再有这纯属每天下班后的大玩具,所以行驶里程只从9.4万公里涨到9.9万公里,跑得很少。

和今天的新车不同,初代马3没有ESP和一堆电子辅助系统,要把这辆车的手动挡开好开快,需要一段时间的较劲才摸得清性格。

首先有必要说明一点,不是所有的手动挡都有乐趣,不要一见到手动挡就高喊正义,好使的手动挡才好玩。

要是一开始接触的是凯越,我估计一下子就失去热情了,那车的手动挡丝毫没有驾驶乐趣可言。

▲30块钱的挡把头,换挡更加就手

马3绝对是好玩的一类,挡位很清晰,每一次换挡不需要摸索和猜测挡位在哪,往上推就是3挡,往后拉就是4挡,往右上方拨就是5挡。

在快节奏的驾驶中,准确的挡位不需要驾驶者多花一秒钟思考,有利于提高驾驶的快感。

只是行程长了一点,手感谈不上有BRZ的机械感,也没有大众的吸入感,但称得上干净利落,每次进挡都有力度反馈,不是那么的松松软软。

虽然这是一款运动型家轿,变速箱的齿比却很紧密,保证了每一个挡位的加速能力,完成百公里加速也只要9秒左右,在十几年前同级车中属于很快的了。

要说手动挡到底有什么好玩的,这5000公里开下来,最大的意义在于此前正渐渐消失的人车交流又一点点得找了回来。

真的,没了电脑的帮助,手动挡可以把一辆车的信息放大好几倍,身体和大脑更加直接地接收这辆车的动态表现,你往这辆车输入的一切动作,都在瞬间完成。

一旦前面有慢车要超越,降挡补油切到2挡,油门一踩就完成了,再一把挂到5挡巡航,转速和油耗自然降下来了,根本不用等待变速箱的任何逻辑、响应和动作。

手动挡相当于“Sport”和“Eco”的人肉开关,如果要舒舒服服地开车,干脆照着驾校教练说的,20KM/H挂二挡,30KM/H挂3挡,40KM/H挂4挡,一点不窜一点不燥,老老实实的买菜车。

要是哪一天心血来潮,挡挡拉到7200转干TA,这车简直成了泰迪,油门响应变得十分敏感,比很多车的运动模式更运动,踩一脚就忍不住往前冲冲冲。

如果这是一辆自动挡的马3,用着福特的4AT,豪不夸张地说,乐趣至少少了百分之八、九十。

更何况这是最原始的手动挡,不像今天的思域Type-R、宝马M2C有降档自动补油功能,也不像大众有辅助起步,这辆车开得平顺与否,彻底看驾驶者的油离配合和转速匹配了。

如果没开过手动挡,这种乐趣可能不好联想。

高转自吸的魅力

买这辆车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这副发动机,2.0L自吸、150马力、7200转红线。

看看现在的这些家用品牌,除了86和BRZ,哪里还找得到7000转断油的自吸发动机。

这副发动机的魅力在于过了3000转之后——可变气门正时打开,Zoom Zoom的声音加重,动力输出进入上升期,前面就像有匹脱缰的野马一直拽着跑。

等到转速开始从5000转向6000转、7000转爬升,噪音和路感夹杂在一起不断冲击耳膜,发动机更是越踩越有,亢奋指数和肾上腺素不断上升,诱惑着你踩啊,接着往死里踩啊。

由于是自吸发动机,不存在涡轮机哪怕一丁点的迟滞,只要每踩深一点油门,转速每往上爬升一格,这小车立刻有对应的细腻表现。你的脚相当于指挥家,脚底的油门就是指挥棒,往哪一挥都有明显的变化。

人车合一说到底,不就是这车短时间内听得懂、做得到你的要求。

150马力是不大,关键在于这辆车只有1.2吨重,于是一挡扭矩转向,二挡挠胎起步,甚至体验得到克尔维特这些美系车三挡起步,一路加速到破百的神奇魔法。

车辙君也承认这辆车的加速不快,遇到一辆涡轮车,可能把地板踩穿都看不到别人的尾灯。偏偏营造的速度感和刺激度很强,你以为开着120KM/H的速度,实际只有80KM/H。

要是对动力实在不满意,不甘心看着老马老去,这代马3是一副很有潜力的改装平台。

▲新一代的两厢设计有些致敬初代的意思,都有粗壮的D柱和力量感,星骋和昂克塞拉追求的是流线和优美

最简单的移植马6的2.3L、睿翼的2.5L,或者MPS的2.3T,破百只要6秒。

要注意一点,MPS的传动轴在转向节部分的花键和1.6L、2.0L车型有所区别,所以羊角也需要换为MPS的。

以及这代马3是和福特一起开发的,你要移植蒙迪欧、锐界的发动机也没问题。即使不是特别的原汁原味,福特胜在保有量大,也没有情怀加成,发动机便宜。

一点不闷,一点不廉价

开着爽的动力只是乐趣的一部分,另一部分属于这辆车的操控。

马3和传统的日系车不同,底盘更接近欧洲车的紧致和沉稳。

即使这是一辆13年的老车,功力可能衰减超过了50%,但今天坐在这张椅子上,每压过一次井盖,屁股依然感受得到这副后独立悬挂的扎实用料。

后悬挂的设计来自福特,不管他们今天的三缸决策有多失败,至少在操控这方面的实力要认可的,这是德国科隆的欧洲福特的功劳,和通常认知的底特律福特没有太多关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