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提起早亡的南明,人们往往要感概叹息一番,若当年南明能保住半壁江山,日后翻盘也不是不可能。对于南明的早早灭亡,南明皇帝和大臣们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虽然南明的皇帝和大臣中也有以身殉国、忧国奉公之人,但大多数都是贪生怕死、昏庸无能之辈。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崇祯皇帝自缢殉国。消息传到留都南京后,大臣们此时必须立一位新帝来主持大局。因为崇祯皇帝儿儿子们此时都已经不知所终,大臣们决定从近支藩王中选新帝人选。

最终,众臣拥立明神宗之孙、福王朱常洵长子朱由崧为帝,即弘光帝。可弘光帝却是个典型的酒囊饭袋,他只对两种东西感兴趣:美酒和美女。嗜酒如命的弘光帝往往酒不离手,要等到喝得酩酊大醉才肯罢休。有一次,喝多了的弘光帝居然直接在朝堂上耍酒疯。大臣们赶紧劝道:"为了龙体安康,陛下以后不可再这样饮酒了。"

弘光帝也觉得自己有些过分了,便一本正经地说:"爱卿说得对,朕心甚蔚,以后绝对滴酒不沾。"听到这样的回答,大臣很感动,又说道:"自古哪个英雄豪杰不爱喝酒?陛下是天下最大的英豪,喝点酒也无伤大雅,但要适量,每天一杯即可。"弘光帝很高兴,答道:"行,就依你所言,每天只喝一杯。"

可没过几天,弘光帝就因为不能尽兴喝酒而大发脾气,见此情景,太监连忙找来一个超级大的酒杯。于是,弘光帝又过起了醉生梦死的生活。皇帝如此,底下的大臣们也是有样学样。如马士英、阮大铖等人也是穷奢极欲,大肆鬻官,才建立没多久的南明朝廷便露出了亡国之象。

弘光元年(1645年)四月,清兵攻打扬州,史可法向朝廷求援,但镇将们置若罔闻,坐视不理,致使扬州沦陷,史可法战死。当时,南明朝堂乱成一片,大臣们都不愿对扬州沦陷负责,互相踢皮球,说到情急之处,还有大臣直接打了起来。

见到这样的局面,弘光帝很生气,怒斥道:"都给朕住手!"大臣们以为他要下达抗清旨意了,连忙竖起耳朵仔细听。谁知弘光帝气愤地说道:"大选在即,你们这样成何体统!"听了这话,大臣们愣了一会儿,回过神来后对弘光帝说:"陛下,国难当前,选秀之事还是日后再议吧。"弘光帝这才反应过来,说道:"多谢爱卿提醒。"危在旦夕仍在惦记大选之事,弘光帝也是没谁了。

眼看清军就要打到南京了,贪生怕死的弘光帝在没有告知百官的情况下,偷偷地跑到了芜湖,投奔黄得功。看到皇帝弃都而来,黄得功心里面五味杂陈,他决定对弘光帝效忠到底。

没过多久,清兵追到芜湖,黄得功在与清军对阵时被暗箭射中喉咙,没过多久就去世了。黄得功的部将,田雄、马得功等人,早就想投降清军,见黄得功已死,他们劫持了弘光帝,作为给清军的见面礼。

当时,田雄背着弘光帝,而马得功在后面抬着弘光帝的腿,向清军的营帐跑去。弘光帝对田雄恨之入骨却无计可施,只能狠狠地在他的肩膀上咬了一口,形成了人面疮,致使田雄之后的每年五月,都会旧伤复发,痛苦不堪。

投降清廷后的田雄屡立战功,受到重用,官至浙江提督吉安太子太傅,还被封为二等候,但田雄也被这个病折磨了十八年,直至去世。

而弘光帝被俘后,依然酣饮极乐。公元1646年,弘光帝被斩首,还是他的一个妃子的弟弟买了棺木,将他葬于河南孟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