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第12届亚运会在日本广岛举办,代表日本队比赛的小山智丽接连击败有“双保险”之称的邓亚萍与乔红,获得乒乓球女单冠军,爆出冷门。邓亚萍被现在的球迷称作“初代目大魔王”,技术先进、独特,变化多、凶狠,在赛场上给对手的心理压力极大,获得过1991年41届世乒赛女单冠军,与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女单、女双冠军。

连载:我与国乒的"七年之痒"(1)

本文为原创文章,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各位球友,我是中国男子乒乓球队前国手谭瑞午,很开心可以与球友们聊乒乓的故事。我从广东汕头进入国家队,后来去往欧洲打球,近几年回到国内,参与体育公司创业,一直做着与乒乓球有关的工作。

由于工作的关系,我经常可以见到历代的乒乓人,回忆起年少的时光,时常百感交集。从今天开始,我将视角拉回到追梦的年纪,把那些有关球队、队友、比赛的记忆,一一讲述给你们。

一场洲际比赛,震惊了国人

1994年,我刚刚披上国字号的战袍不久,正在参加国青和省队顶尖人员的集训。那一年,发生了一件震惊国人的体育事件。

10月,第12届亚运会在日本广岛举办,代表日本队比赛的小山智丽接连击败有“双保险”之称的邓亚萍与乔红,获得乒乓球女单冠军,爆出冷门。尤其是女子单打决赛,邓亚萍1比3负告负,小山智丽得分后喊着“呦西”,让中国球迷十分气愤,很多媒体都在报道这件事。


后来听前辈们这样说起:生于中国上海的何智丽,是原女乒国手。1987年,第39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半决赛,何智丽迎战国乒的管建华,被要求让球,输给管建华,以此来增加中国队的夺金概率。但是,何智丽并未执行这个方案,战胜了管建华,并打入决赛,获得女子单打冠军。

尽管拿了金牌,但却没有服从命令的何智丽受到了处罚。后来,她退出中国乒坛,嫁给日本人并加入日本国籍,改名为小山智丽,代表日本队参赛。对胜利极为看重的她,战胜了邓亚萍。

邓亚萍在当时,是怎样的一个存在呢?

大魔王输球,因为心理压力

邓亚萍被现在的球迷称作“初代目大魔王”,技术先进、独特,变化多、凶狠,在赛场上给对手的心理压力极大,获得过1991年41届世乒赛女单冠军,与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女单、女双冠军。女乒的其他主力,大部分都是快攻结合弧圈,以实力球为主,变化相对少一些。

尽管邓亚萍个子小,但先进的理念弥补了这个短板。女队主教练张燮林带领教练组一直在研究创新,每研究出一项创新,就像一个秘密武器一样,让对手不适应。

邓亚萍被球迷称作“初代目大魔王”

那么,既然邓亚萍的技术那么先进,何智丽是把她研究透了才获胜的吗?

其实并不是。邓亚萍输给何智丽,仅仅是一次低概率事件,没有输在技术层面,而是输在了心理压力上。

何智丽已经过了当打之年,日本队的训练条件、技术支持,都没有国乒完善。

邓亚萍心理包袱非常重,面对已经过了当打之年何智丽,如果自己输了,有些说不过去。而何智丽没有这么重的压力,从容很多。 更重要的,我们是为国而战、所以心里压力非常大,而小山智利虽然代表日本,但是她为个人而战,所以心理上有明显的优势。

何智丽是全面型打法,类似张怡宁,防守好,球很稳,有一些克制邓亚萍的地方,相当于以柔克刚。邓亚萍的进攻力大势沉,前三板非常凶猛,但很多球都被何智丽防回来,后者的攻防转换能力在当时也是非常先进的。何智丽发挥得非常好,在防守中,线路上的变化抑制住了邓亚萍的身高短板,防守中寻找进攻机会,追求落点,使邓亚萍最多发挥出30%左右。

亚运会很难打吗?

球友们曾经和我探讨,90年代中后期国乒经常在世乒赛和奥运会实现包揽,却会在亚运会上失冠,比如1998年,韩国名将金泽洙就曾经击败过国乒队员,获得曼谷亚运会的男单金牌。是不是亚运会更加难打呢?


奥运冠军邓亚萍

我个人认为,最难打的是全国锦标赛,因为中国运动员的整体水平非常高。国乒一般以四年为一个周期,主要目标是奥运会冠军,对亚运会的重视程度,没有世界级大赛那么高。亚运会只是奥运周期的一站,为了更好的锻炼老人的不足,并帮助新人在心理上和技术上突破。亚运会算是一个小目标,是一个重要的平台,而并不是最终的目标,每个人的收获因人而异。

输和赢其实都很正常,运动员平时有一些失败,才能更好的调整、进步;如果一直顺风顺水,面对大赛的时候,或许会遇到着更大的危机。

之后的两年,邓亚萍与乔红、刘伟等主力一起,获得了天津世乒赛、亚特兰大奥运会的好成绩,从未让金牌旁落。

下一期,我将回顾天津世乒赛的一位功臣,你能猜到Ta是谁吗? 欢迎留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