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在前几天,小编的亲师兄,刚刚接收一篇ISME j,虽然对于学术大牛来说可能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但对我们实验室乃至小编所在研究领域而言,不说最高,也算排的上号的文章了,并且该文章首次揭示了肠道菌群可影响远端细菌感染,在我们的小圈子内自然是引起不小的关注,文章online这几天,群里面都被祝贺的人刷爆了。就像如果一个人在经常发CNS的实验室,再不济,毕业也能发个CNS子刊什么的吧,如国内某院士,依靠冷冻电镜技术,仅2019年就发了十几篇CNS及其子刊,基本的套路都差不多,所以说师兄从选择这个实验室的时候起,已经超越很多人了。

一场疫情,让原本早已返校开始学术研究的广大研究生滞留家中至今,有的害怕毕业延期,有的着急回去补实验,有的刚好借着这个机会逃避一阵。小编也是,心急如焚,毕竟马上回去就是博士开题,前期预实验还没来得及做呢。

所以你以为我是要和你吐槽疫情对在读研究生的影响吗?错了,我是想说,不管你多惨,总有人过着你渴望的生活,并且看起来毫不费力的样子。 就在前几天,小编的亲师兄,刚刚接收一篇ISME j,虽然对于学术大牛来说可能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但对我们实验室乃至小编所在研究领域而言,不说最高,也算排的上号的文章了,并且该文章首次揭示了肠道菌群可影响远端细菌感染,在我们的小圈子内自然是引起不小的关注,文章online这几天,群里面都被祝贺的人刷爆了。

小编的师兄今年6月份博士毕业,

到目前为止手里已有11篇SCI

,仅2019-2020期间就有三篇一区文章发表。可能又有人说了,厉害的博士比比皆是,这有什么稀奇的。但如果你知道,这位拥有11篇SCI的师兄,竟然来自专科院校,并且我们实验室的传统一般是散养,大老板一般不管实验,

所以从专科毕业到如今的成就

,师兄必定有过人之处。那是什么使得他这么厉害呢? 作为跟了他三年的小师弟,对他的故事颇为了解,也慢慢总结出研究生生涯要想多有成果,某些因素或许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选择

你可能会意外,一个人成功首当其冲的居然不是努力,而是

选择

。虽然早就听人说过“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可这事要不发生在自己身边,自己感受也不会这么深,就像每天都有人发CNS,你不觉得奇怪,可一旦你隔壁实验室发了Nature,估计你早就坐不住了,啥?他们也能发Nature?

对平台的选择

小编的师兄本科毕业于某农业科技学院,而现在所在实验室,虽然算不得什么一流实验室,但依靠985院校的平台,比起专科院校,已然是天差地别。就像如果一个人在经常发CNS的实验室,再不济,毕业也能发个CNS子刊什么的吧,如国内某院士,依靠冷冻电镜技术,仅2019年就发了十几篇CNS及其子刊,基本的套路都差不多,所以说师兄从选择这个实验室的时候起,已经超越很多人了。 对导师的选择

俗话说,伯乐才能识得千里马,再闪光的金子,一开始也都是被泥沙遮住的,遇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导师何其重要。每每实验室聚餐,推杯换盏一番后,老板总会拿当年师兄报考他研究生来说事,一方面佩服师兄的勇气,一方面也赞叹自己慧眼识人,硕士毕业后,老板更是放弃本校优秀的师兄,把自己当年唯一的博士名额给了他。 另一方面,导师的性格与个人也很重要。小编这位师兄不说沉默寡言,平日里也与人交流不多,属于埋头苦干型的,刚好,老板是一个甩手掌柜,完全放权,这就使得师兄有了更多的机会发挥自己的才能。 对课题的选择

课题组一直以来都在研究细菌引起炎症的机制及防治,尤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早期重在寻找天然化合物防控炎症,眼看类似的文章越来越多,文章所需工作量越来越大,而创新性又不足,导致文章愈发难以发表出去。而师兄从上研究生开始,就开始寻求新的研究方向,经过长时间的文献阅读后,瞄准当下研究火热肠道菌群,提出“肠道菌群可影响远端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这一假设,并不断通过实验验证,才有了今天的文章发表。

2、

努力

虽然大多数人认为选择比努力重要,但不代表努力不重要。找到风口,猪也能飞起来,但至少你得先做一只努力走向风口的猪。

师兄不说来的最早,走得最晚,也差不多是这样,每天中午的午休基本上也是累了在椅子上简单眯一会,并且,经常很晚还在实验室做实验,写文章,熬夜更是家常便饭,节假日也没什么娱乐活动。我知道这是大部分研究生的日常,但如果一个人要能6年的时间大部分都这样,那也很了不起。 为了长时间保持充沛的精力做事,师兄甚至每天早上起来跑步,小编也凑热闹坚持了那么几天,后面放弃了。不过尽管这样,师兄终究是没逃过博士后期发福的命运,好在没有掉头发。

3、

行动力

当然师兄也不是一开始就这么高产,能有今天这个结果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行动力了。实验嘛,难免有考虑不到的地方,大多数人通常是设计好实验,然后按部就班地开展,而小编的师兄不是这样子,一旦有一个自己觉着靠谱的想法,立马就动手实验,所以经常看到师兄很晚了才突然开始做实验。 另一个体现是师兄通常一个实验会做3到4遍,即使一开始没有自己想要的结果,但只要坚信自己的思路是对的,他都不会轻易放弃。并且,师兄一般是好几个实验一起做,但却都能出成果,这种行动力不得不让人佩服。 而我们大多数人,夜里想了千条路,醒来还是在原地,在设计好实验后,没有坚定自己的想法往下做,或是碰到困难就回头,这常常导致了想法很多,结果却很少,最后开始对自己不自信,徒增烦恼。 和很多成功的人一样,小编师兄的成功,也绝非是偶然,虽然道理很多人都懂,但要真正践行并不断坚持,能够留下的人就不多了。师兄的故事还告诉我们,一个人过去怎么样,并不是很重要,在对比了很多案例后,我甚至发现,专科或普通本科考研的同学,往往后期很大程度上更容易有成果。

就像著名教授郑强曾说:

“你不要惊奇,那些考研分数最高的人,通常都来自于专科或者普通院校,你也不要觉得不可思议,985、211的本科生,怎么就干不过这些专科的,高考时明明差距那么多,其实人都是一样的,只不过你高考时比较会考,人家考研比较会考罢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