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從各管“一畝地”到共下“一盤棋”

來源:科技日報

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全年京津冀地區生產總值84580億元,比上年增長6.1%;長三角地區生產總值237253億元,比上年增長6.4%。

總書記這樣說

2019年8月26日,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五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對區域協調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不能簡單要求各地區在經濟發展上達到同一水平,而是要根據各地區的條件,走合理分工、優化發展的路子。要形成幾個能夠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源,特別是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大地區,以及一些重要城市羣。不平衡是普遍的,要在發展中促進相對平衡。這是區域協調發展的辯證法。

本報記者 張 曄

“沙蓬全身都是寶,它的種子能與藜麥相媲美,枯枝能防風固沙,提取的黃酮還能製作新型中草藥抗菌劑。”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研究員馬小飛說。

沙蓬,原本是一種毫不起眼的荒漠野草,如今卻擔起西部荒漠綠化與東部水體環境治理的重任。

今年五一,一萬畝沙蓬在騰格裏沙漠“生根發芽”,將帶動甘肅省古浪縣八步沙地區近千戶農民致富。等到10月,成熟的沙蓬將被運往千里之外的江蘇海安,其莖稈中提取的黃酮,將解決東部地區水產養殖過程中因抗生素濫用而導致的病菌耐藥性增加、水產品抗生素殘留等棘手難題。

千鈞將一羽,輕重在平衡。我國幅員遼闊、人口衆多,各地區自然資源稟賦差異巨大,統籌區域協調發展始終是繞不開的重大問題。

縱橫聯動 區域協調發展 新格局正形成

京津冀區域健康狀態實現互認,極大地便利了三地人員流動;長三角一體化也大步向前,長三角三省一市正在編制區域產業地圖,推進科技創新一體化、產業發展一體化,瞄準集成電路、新型顯示、大數據、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車等打造一批世界級產業集羣……

我國區域差異大、發展不平衡,這一基本國情決定了經濟發展中不能簡單要求各地區“齊步走”,而是要發揮比較優勢,走合理分工、優化發展的路子。

改革開放以後,我國實施了設立經濟特區、開放沿海城市等一系列重大舉措。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以來,在繼續鼓勵東部地區率先發展的同時,我國相繼作出實施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等重大戰略決策。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提出了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共建“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新的區域發展戰略。

隨着這些戰略的實施,我國各區域經濟總量不斷攀升,區域發展差距逐漸縮小,重大戰略的引領作用持續顯現。

按不變價格計算,2018年,東部、中部、西部、東北地區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速分別爲7.2%、8.2%、8.5%和6.1%,中西部地區發展速度領先於東部地區。人均地區生產總值最高的東部地區和最低的西部地區之間的相對差值,從2003年的2.5倍逐漸縮小到2018年的1.8倍。

京津冀、長三角等區域引領作用強勁。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全年京津冀地區生產總值84580億元,比上年增長6.1%;長三角地區生產總值237253億元,比上年增長6.4%。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戰略和區域經濟研究部部長侯永志說:“立足於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通過重大國家戰略,將不同區域板塊和橫跨東中西、連接南北方、溝通國內外的重要軸帶相耦合,我國區域發展格局不斷優化,區域發展協同性不斷增強。”

改革創新 讓技術、人才 自由流動

一個遼寧的科研團隊,通過上海的產學研服務平臺,解決了江蘇企業的技術難題。這個看似複雜的合作,僅靠一張小小的“共享創新券”就順利實現了。

2018年底,位於江蘇崑山的福立旺精密機電(中國)股份有限公司通過崑山—上海科技創新券綜合服務平臺發佈技術需求,瀋陽理工大學副教授周琦團隊“揭榜”後,研製出切割光伏硅片的利器。2019年,該公司依靠科技創新實現銷售額、利潤同比翻番,還得到創新券兌現補貼30萬元。

截至2018年底,上海向江蘇、浙江、安徽輸出技術超過3300項,技術交易金額達173億元。

2019年9月,上海嘉定、江蘇蘇州、浙江溫州和安徽蕪湖率先簽署《深化長三角地區科技創新一體化發展戰略協議》。今年1月,上海市發佈了《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實施方案,提出構建長三角科技資源數據目錄體系,建立區域科技資源共建共享服務機制,拓展科技創新券、四新券通用通兌範圍和領域。

四川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龔勤林表示,區域協調發展的本質要求是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不僅在區域經濟系統內部自由流動,而且還要在不同經濟區域之間合理流動,這是區域協調發展的基礎。

曾經各管“一畝三分地”,如今共下“一盤棋”。在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地區,不斷突破區域協調發展的體制機制,各類創新要素自由流動,生產力佈局日趨優化,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向更加均衡、更高層次邁進。

生態補償 守住好山好水 的好機制

新安江連接安徽、浙江兩省。10年前的新安江,佈滿了密密麻麻的養魚網箱,嚴重影響下游的千島湖水環境。

2012年,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試點正式啓動,以政策和經濟激勵機制爲槓桿,推動上游地區主動保護、下游地區支持上游發展。現在的新安江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山水畫廊已成爲當地的旅遊名片,村民的腰包通過開展美麗鄉村遊快速鼓起來。目前,“新安江模式”已在全國8個省區市推廣。

過去,一些地區生態環境惡化,一方面嚴重製約着經濟的持續發展;另一方面,生態環境保護成果的不合理分享,也加劇了城鄉之間和地區之間發展的不平衡、不協調。因此,建立生態補償機制成爲促進地區間協調和公平發展的重要手段。

2018年,國務院發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的意見》。其中,健全區際利益補償機制被視爲採用市場化方式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一項創新。

補償機制鼓勵生態受益地區與生態保護地區、流域下游與流域上游,通過資金補償、對口協作、產業轉移、人才培訓、共建園區等方式建立橫向補償關係。同時,健全資源輸出地與輸入地之間利益補償機制,圍繞煤炭、石油、天然氣、水能、風能、太陽能以及其他礦產等重要資源,確保資源價格能夠涵蓋開採成本以及生態修復和環境治理等成本。

目前,已有多個省市正在積極探索生態補償的實踐模式。如山西省就煤炭資源開發造成的生態環境破壞問題,探索制定了煤炭資源開發利用的生態環境補償政策方案;江西省針對東江源區日益嚴峻的水資源和水環境保護形勢,與廣東省積極協調,謀求建立流域上下游間合理的生態補償長效機制;在長江經濟帶,長江上游雲貴川三省共同出資2億元設立赤水河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基金,長江中下游的安徽、江蘇、浙江、湖北等省份也相繼建立了省內生態補償機制。

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實現區域協調發展,要着眼於構建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佈局,既要發揮各地區比較優勢,合理分工,又要全國一盤棋,注重區域間的協調、協同,促進各類要素合理流動和高效集聚。

截至目前,我國已構建起多層次、多領域、全方位,因地制宜、與時俱進的區域協調戰略體系,以“五位一體”總佈局爲統領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正在形成,爲我國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民族復興偉大奮鬥目標的最終實現提供了堅實保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