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鲁网5月22日讯(记者 齐征 实习记者 韦学婷)今年以来,淄博市淄川区岭子镇坚持从群众需求和基层社会治理的突出问题出发,以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村(居)下移为关键,以破除村(居)民“看客心态”,提高全体村(居)民主动参与治理的积极性为着力点,选取9个村(居)为试点,积极探索“街长积分制”乡村治理新模式,构建在村(居)基层党组织领导下,以街区为基本治理单元,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推动解决了一批群众反应强烈的乡村治理“老大难”问题,走出了一条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新路子。岭子镇通过实施“街长积分制”,打破传统平均分配机制,让村民根据贡献大小,公平享受村庄治理的“红利”的做法,提升了群众对农村社会治理的获得感、满意度,也推动各村(居)之间形成了良性竞争、整体提升的良好氛围。

鲁网5月22日讯(记者 齐征 实习记者 韦学婷)今年以来,淄博市淄川区岭子镇坚持从群众需求和基层社会治理的突出问题出发,以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村(居)下移为关键,以破除村(居)民“看客心态”,提高全体村(居)民主动参与治理的积极性为着力点,选取9个村(居)为试点,积极探索“街长积分制”乡村治理新模式,构建在村(居)基层党组织领导下,以街区为基本治理单元,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推动解决了一批群众反应强烈的乡村治理“老大难”问题,走出了一条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新路子。

“街长积分制”就是以村(居)自然街道为基础,按照每30—50户居民为1个街区的原则,将试点村(居)划分为若干个治理单元,每个街区配备1名街长和1—2名副街长,承担理论宣讲、文明创建、环境卫生、和谐平安、创新发展等工作职责。

淄川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遇到“村两委干,村民看,一边看还一边怨”等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淄川区岭子镇结合当地实际,积极探索打造共建共治共享乡村治理的新思路,因地制宜开展“街长积分制”的管理模式。5月22日,淄博市淄川区召开街长积分制管理现场推进会,岭子镇的“街长积分制”被重点推进,推动解决了一批群众反应强烈的乡村治理“老大难”问题,走出了一条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新路子。

推进会上,淄川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白向坊讲话,区妇联主席朱淑丽安排部署工作,区委宣传部副部长丁燕宣读《关于实施村居家庭卫生和街道卫生每月自查自评工作的通知》,并安排部署近期全区文明城市创建迎评工作,岭子镇党委书记常忠作了典型发言。

据了解,“街长积分制”以街区为一个考核单位,把全体村(居)民全部纳入考核体系,考核项目分为基础事项和主题活动两大类,涉及理论宣讲、文明创建、移风易俗、矛盾调处、环境治理等多个内容。考核评价一月组织一次,一季度汇总一次,每季度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在村庄显要位置设置“街区积分榜”向全体群众进行公示,并由各村(居)分别给予获奖街区不同等次奖励,获奖街区原则上不超过街区总数的70%。同时,各村(居)全部建立积分兑换超市,由镇党委、政府安排专项资金购置洗化用品和生活物资,并分三个等次印制“街长积分制”积分兑换卡片,由街长根据街区获奖等次以及群众日常表现,每季度一次向群众发放不同分值兑换卡,群众可持卡到积分超市兑换不同价值的物品。

从2020年3月起,淄博市淄川区岭子镇的“街长积分制”首先在9个村铺开,5月22日当天,街长积分制管理现场推进会参加了其中的4个村。2个多月以来,试点乡村发生了显著变化,群众参与村庄集体事务的比例,由过去的30%,提高到95%以上,真正实现了群众由“看客”到“干客”的角色转换,实行差异化奖励,村民多干多得、少干少得、不干不得,打破了以往集体福利分配中的“大锅饭”现象,让村民在绩效考核中公平享受到了村庄治理的“红利”。老百姓们无不拍手称赞,王家村村民孙运国自豪地说:“我用积分考核获得的积分兑换了一桶洗衣液,这是我通过自己努力挣来的!”街长积分制解决了困扰村里的“老大难”问题,不但节省了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更让群众享受到了经济和环境的“双福利”。

据统计,“街长积分制”实施以来,9个试点村共组织开展义务劳动65次、拆除各类违建326处、调处邻里纠纷8起、答复街区群众发展意见建议38条,各类信访总量同比下降5%,未出现一起越级访现象。岭子镇通过实施“街长积分制”,打破传统平均分配机制,让村民根据贡献大小,公平享受村庄治理的“红利”的做法,提升了群众对农村社会治理的获得感、满意度,也推动各村(居)之间形成了良性竞争、整体提升的良好氛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