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后爸爸带家人们去参加饭局,李玩听着大人们的相互拍马屁,听着大家附和那位比较有身份的人,一脸苦笑,我知道她很难受,因为我也经历过很多这样的事情。影片中家人对李玩的爱并非“如她所是”,而更像是“如我所愿”,影片最开始,李玩并没有明确表示过自己喜欢狗,然而,父亲却一厢情愿地认为她会喜欢,就把狗给送来了。

影片中家人对李玩的爱并非“如她所是”,而更像是“如我所愿”,影片最开始,李玩并没有明确表示过自己喜欢狗,然而,父亲却一厢情愿地认为她会喜欢,就把狗给送来了。幸当李玩的继母把一只完全陌生的狗送到李玩面前,并逼她承认这就是她的“爱因斯坦”时,我有点不寒而栗了。


因为我爱你,并不需要知道你是谁;只需要知道,在我眼里,你应该是谁,甚至当现实表示,你与我的期望背道而驰时,你仍然要配合我,演好这一出温情脉脉的戏。我被这其中的强盗逻辑深深震惊了,李玩此时不是作为一个人而存在,而是匍匐在权力体系的低端,匍匐在继母的脚下而存在。


而这一切,年幼的李玩也许还不懂,暂时还不懂;但这血腥的生活、无处不在的底层逻辑迟早要教会她懂,家人对李玩的控制,以内疚为手段;不得不服。当李玩歇斯底里地寻找自己爱犬的时候,家人为了维持表面的平静,进行阻止和阻拦;当他们这样做的时候,他们看不到李玩的真实感受,当强硬的阻止未果时,爷爷一瘸一拐地出场、奶奶流落街头、爸爸委屈暴戾。


而这一切异乎寻常的表现最终都齐刷刷地指向了一个源头:那就是李玩你呀,你怎么这么不懂事,怎么这么……于是,流血的双手没人在乎,痛苦的眼神没人领悟,疯狂的举动也被误读,这一切的结尾,只能是主人公自己忍痛消化,然后接受爸爸的道歉,换来一句:我打你,是因为爱你呀,在一个看似温情脉脉的家中,这样的场景或许有些奇怪;但在一个等级森严的权力体系之中。


或许这就是小人物该有的下场:忍气吞声、自行消化。你说呢?在这里我们没有真善美的呼唤,也没有假丑恶的抨击,只希望人们因为看见而懂得,因为懂得而慈悲,因为慈悲而智慧,因为智慧而纯良,无他。所以影片最后孩子学滑冰一次次跌倒是在讽刺吗?其实我没看懂。还有姐姐,当李玩问她为什么喜欢高放时,她说她总得喜欢谁吧,而高放一开始在手上纹堂,当喜欢上李玩后,又纹了玩。


也许所有人都有过那么一个懵懂无知却又向往爱情的时候吧,有的人就把喜欢埋藏于美好中,而有的,轻轻易易就开始一段感情,又轻轻易易结束。有时候真的觉得挺好笑的,有的话,无论谁跟你说你都不会相信,非得自己经历了,吃亏了,才会相信,可当你想去把这些话告诉其他人时,他们又何尝不是当年的你呢?也有一部分真的很听话,可这部分人,他们的人生中是不是会少了一中领悟呢?虽然是很痛的领悟,让我感触的,不止是人,还有事,那么的真实。


最后爸爸带家人们去参加饭局,李玩听着大人们的相互拍马屁,听着大家附和那位比较有身份的人,一脸苦笑,我知道她很难受,因为我也经历过很多这样的事情。可生活真的是这样啊,你没有能力做那个让别人听你话的人,你就得听别人的说话。即使大家都知道这很虚伪,也很无奈,可还是如同有剧本一样重复着这些事情,你若不按部就班,就会认为不正常,这就是成年人的世界吗?不知道你有一天会不会变成自己讨厌的样子,可愿你在看清这个世界后,还能温柔以待。我知道电影还有许多可圈可点的地方,但我也就想起什么说点什么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