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ESP又叫车身电子稳定系统,是对在提升车辆的操控表现的同时、有效地防止汽车达到其动态极限时失控的系统或程序的统称。但是后来发现制动防抱死系统无法解决低附着路面上车辆起步和加速时出现的车轮打滑问题。

ESP又叫车身电子稳定系统,是对在提升车辆的操控表现的同时、有效地防止汽车达到其动态极限时失控的系统或程序的统称。电子稳定程序能提升车辆的安全性和操控性。

其实欧盟从2011年开始就规定所有出厂的新车必须强制安装ESP,但是目前中国还没有这项规定。

最近博世宣布,1995年首次在梅赛德斯-奔驰S级轿车中采用的电子稳定程序(ESP)到现在已经使用了25周年。博世研究人员估计,在过去25年中,仅在欧盟采用ESP就能挽救大约15,000条生命,并防止了500,000起事故受伤。连同安全带和安全气囊,ESP已成为汽车上最重要的安全设备之一。

ESP发展过程

德国博世公司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量产制动防抱死系统,这种装置极大地提高了车辆制动稳定性。但是后来发现制动防抱死系统无法解决低附着路面上车辆起步和加速时出现的车轮打滑问题。虽然有关解决驱动轮打滑问题的专利从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出现,但直到 VOLVO公司开发出第一套电子牵引力控制系统产品,牵引力控制技术才开始实用化。

1986年,博世公司将制动防抱死系统和牵引力控制系统集成到一起并应用于梅赛德斯S级轿车上,这标志着 ABS/TCS集成时代的来临

但由于ABS只在制动时起作用,TCS只在驱动时起作用,因此ABS/TCS的集成只能解决车辆纵向稳定性问题,无法解决车辆驱动和制动转向、高速转向等极端工况引起的侧向稳定性问题。

宝马与博世公司合作于1992年在 ABS/TCS的基础上开发了旨在解决车辆侧向稳定性问题的第一代稳定性控制系统。1995年ESP系统实现批量生产,并首次应用在奔驰S级轿车上。

ESP的工作原理

ESP在一定的路面条件和车辆负载条件下,车轮能够提供的最大附着力为定值,即在极限情况下,车轮受到的纵向力(沿车轮滚动方向)与侧向力(垂直车轮滚动方向)为此消彼长关系。电子稳定程序可分别控制各轮的纵向的制动力,从而对侧向力施加影响,从而提高车辆的操控性能。

欧盟从2014年开始强制安装,至今全球还有18%的汽车没有安装

欧盟自2011年11月起强制安装汽车和商用车,并自2014年11月起对所有注册车辆强制实施。此外,在韩国,美国,土耳其,新西兰,日本,马来西亚,以色列,厄瓜多尔,加拿大,俄罗斯,巴西和澳大利亚,都是强制性的。

博世补充说,到目前为止已经生产了2.5亿个ESP,全球82%的新车都装有ESP。与2017年的64%相比,这是3年中的显着增长。博世强调,采用ESP最多可以防止80%的打滑事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