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演员贾静雯做客一档访谈节目。节目中,她谈了很多,比如童年、美食、第一段婚姻、孩子的教育问题,等等。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在谈到一张她与前夫、大女儿的三人合影时说的话,她说:

“我们(指她和前夫)现在的关系其实是蛮好的。如果是十年前,我也没办法想象她(指大女儿)毕业那天那样的画面,完全没有办法想象我们真的会这么平和。”

合影是2019年在大女儿的毕业典礼上拍的,三人同框的影像,让人读懂了她对过去的放下。

这很不容易,要知道,2009年至2010年这段时间,贾静雯遭遇了离婚、为争夺抚养权而和前夫对簿公堂的“狗血”人生剧情。

如今十多年过去了,再次提及往事,我看到了她脸上的释然。

现在的她,生活上,有丈夫修杰楷的宠爱,有可爱的孩子,事业上,演技精进、佳作频出、且有金钟奖“视后”加身。怎么看,都是把烂牌打成好牌的人生赢家。

不得不说,贾静雯是个聪慧又通透的女人,过去种种不堪,既然已经发生,自然是没有办法抹掉,也没有可能去改变什么。


如果一直复习伤痛、一直心怀怨怼,那么自己也将一直沉溺阴影中,以一张苦大仇恨的脸,去过日子、教育孩子、经营事业。

长久下去,也必然“溺亡”于往事中,无缘于今时今日的光彩熠熠。

所以,与其如此,何不选择与往事和解,选择放下呢?放下了,就意味着看淡了、看开了,也意味着解脱了。

在释然和释怀后,也必然会有正向的能量,推动自己去走更宽的路,去过更好的人生。

放下过去,是让往事随风,从此不念不怨不纠缠的云淡风轻,更是化不堪为养分,成全今天的睿智通透。

梁启超曾说:“患得患失,得不偿失。人生有所得,必有所失。”

然而很多人不懂得这个道理。

得到了,先是喜不自禁,然后又担心是美梦一场,有今朝没明日;

失去了,更是万念俱灰,在否定过去、否定自己中,怨念丛生。

总之就是,整个人像个提线木偶,在一得一失的挑逗下,左摇右摆、草木皆兵,失去自我的同时,也活得身心俱疲。

但其实,得失是人生常态,它遵循能量守恒的定律,此处有所得,彼处必有所失;有大得,也定有大失。

唐朝时,有这样一个故事。

因为半途遇雨,官员监运的漕粮遭受损失,尚书卢承庆作为考核官,大笔一挥:“负责监运,却造成损耗,给你个下等。”

但官员不解释不争辩,泰然自若。卢承庆见此情形,提笔修改评定:“镇定自若,这叫涵养,考评改成中等。”

但官员仍是一副不悲不喜的样子。卢承庆再次提笔:“宠辱不惊,非比寻常,考评给你改成上等。”

考核评级结果,是判断升职与否的重要依据之一,但故事中的官员,却并不看重它。

被打低分,他不怒不怨;被打高分,他不喜不狂;这种得到时随意,失去时也随意的平和心态,让他没有牵绊,轻松又自在地,赢到了最后。

得失心重的人,心压巨石、身有负荷,活在忧戚凌乱中,始终与快乐无缘,多么可悲。

于丹说:“让自己成为一个内心完善的人。只有内心真正有了一种从容淡定,才能不被人生的起伏得失所左右。”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两个工作失意的年轻人,找到禅师请求指点迷津。禅师只淡淡说了一句:“不过一碗饭。”

二人听了,在似有所悟中回到公司。然后一个递交了辞呈,回到乡下,“变身”为农民,迎寒送暑,春耕秋收。

另一个呢,没动,仍旧待在公司里,勤勤恳恳,任劳任怨。

十年后,回家种地的,因敢于实践和改良,成了一名农业专家;待在公司的,因踏实肯干、技能卓越,蜕变为高管。

某一天,两人相遇了。双方一边惊讶于对方的变化,一边发出疑问:“你当初没听禅师的话吗?”

农业专家说:“我听了啊,禅师的意思是,做这份工作,只不过是在找一碗饭吃。我想,既然是为了吃饭,那么不管做什么,都能吃上,何必要苦巴巴地窝在公司受气呢?所以我辞职了。”

高管说:“我也听了禅师的话,他说这只不过是在混饭吃,那我想,既然如此,就应该不管多累、多委屈,都得忍着,别计较,别抱怨。”

两人决定,再去拜访一次禅师,问问他当初那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有道是:“执于一念,必困于一念。”

试想一下,如果两个年轻人,一直怀抱“弱者”心态,把公司当牢笼,视自己为囚徒,那么,必将长期沉溺憋屈中庸庸度日,无法寻找到其他出路。

正是因为他们转变了念头,把自己放到了主宰自己命运的位置上,所以才从牢笼里走出来,逆风飞翔,迎来了新生。

古人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达。”没有破不了的局,只有不愿放下执念的人。

当我们放下“我不行”的执念,勇于突破,才能化茧为蝶;

当我们放下“他人不行”的执念,择君子而交,才能免除孤独;

当我们放下“世界不行”的执念,坦然行走,才能拥有美好。

《唯识述记》里说:“烦恼障品类众多,若不执我,无烦恼故,我执为根,生诸烦恼。”

电影《卧虎藏龙》中有这样一句台词:“把手握紧,里面什么也没有;把手松开,你拥有的是一切。”

放下,不是失去,而是换一种方式拥有:

当我们放下了过去,就活好了现在;

当我们放下了得失,就能心无挂碍;

当我们放下了执念,就懂得了变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