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可惜,虽然有着如此规模的水军,因为曹操嫡系军队都是北方人不善水战,而荆州人刚归属不久,无法相信,结果在赤壁一战,曹军死伤惨重,众多的船只被烧于乌林。赤壁之战后,刘备水军的实力有了巨大的发展。

大家好,我们的用智能引领快乐走进新的领域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我们都知道,东汉末年有三场影响力巨大的战役,分别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其中赤壁之战是一场经典的水战,在夷陵之战时蜀军攻打东吴同样携带着不俗的水军。因此,可以看出在三国时期水军有着重要的地位。
赤壁之战
在这里,我稍微介绍一下三国时期的水军。
三国时期水军的特点
水军又称舟师、船军,水兵又可称舟兵、船兵。水军的出现很早,春秋后期,长江流域的吴、越、楚相互争霸, 舟师就应运而生。
但是水兵与步兵的区分并不严格。水军经常根据地形条件和作战需要或水战或陆战,以致我们很难界定某一支军队是水军还是步兵。这点从江东的军队就可以看得特别清楚,与荆州的交战以水上战斗为主,因此可以作为水军,而北上攻打淮南就主要在陆地上。当然也有可能是不同的部队,不过从战斗结果上来看,江东的部队水战的胜率较高,而陆地上战斗胜率很低,尤其是在正面战场上。
从当时水兵与陆兵没有明显的界定来看,这个特点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有利于节约兵力。
水军的功能
水军的功能主要包括:
独立的作战任务:完全意义的水战和与步骑的协同作战;
攻击敌方浮梁及各种水上军事设施,以战斗保障为主要任务的捆扎木筏、造船、架桥、济渡军队;
水军的规模和建制
在东汉末年,随着北方的统一,为了攻打南方,水军的作用就凸显出来,因此到了后来,魏、蜀、吴三国对于水军都是有着高度的重视,水军的数量和规模也是前所未有的庞大。
魏国的水军
严格来说不能说魏国,应该说曹操。随着北方的统一,曹操的兵锋必然指向了南方。建安十三年,在邺城"作玄武池以肄舟师"着手南征。
同年九月,因为刘琮的投降,曹操得到了几乎完整的荆州水军。这在短时间内,使曹操拥有了一支数量可观且拥有成熟水军建制的水军。
可惜,虽然有着如此规模的水军,因为曹操嫡系军队都是北方人不善水战,而荆州人刚归属不久,无法相信,结果在赤壁一战,曹军死伤惨重,众多的船只被烧于乌林。此战之后,曹军的水军毁于一旦,准确的说是荆州水军。
但是与南方对抗不能没有水军,赤壁战后,曹操着手重建水军。
《三国志·武帝纪》:十四年春三月,军至谯,作轻舟,治水军。
曹魏建国后,对于水军的建设仍旧十分重视。杜畿曾经替魏文帝曹丕试船遭遇狂风随船一起沉没。
《三国志·文帝纪》:八月,为水军,亲御龙舟,循蔡、颍,浮淮,幸寿春。
《三国志·杜畿传》:受诏作御楼船,于陶河试船,遇风没。
到了魏明帝时期,司马懿都督荆、豫二州诸军事,曾治水军, 准备"为水战军向夏口"。魏国对水军的重视一直在进行。
而魏国一直如此重视水军最主要就是因为军事重心在东吴。而随着军事重心的改变,对东吴开始采用非进攻性的战略后,水军发展的速度开始放缓,此外,水军的规模与建国初完全无法相比。
蜀国的水军
蜀国在建国后没有太多使用的余地,但是在建国前,刘备集团还坐拥荆益两州的时候,当时刘备集团的水军十分强大。
刘备的水军始建于刘备屯驻樊城时,由关羽统率活动于沔水之上。当时的作用仅仅用作辅助作用。曹操南下后,刘备集团的水军几乎完好的保存了下来。
赤壁之战后,刘备水军的实力有了巨大的发展。因为与江东协商之后,刘备取得了在荆州发展的权力,这就让刘备有了发展水军的战备积累和有利条件。
在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凭借雨势依靠水军大破于禁率领的援军,取得了巨大的战果,但是不料江东吕蒙趁其后方空虚偷袭荆州,关羽也逃不开命陨的命运。
刘备集团在荆州部分的水军几乎全军覆没,但是在益州仍有成规模的水军。但是在夷陵之战中,刘备没能利用好这支水军,去控制长江,遭遇大败。
《三国志·陆逊传》:其舟船器械,水步军资,一时略尽,尸骸漂流,塞江而下。
经此一役,益州水军遭受重创。而之后因为与东吴达成同盟关系,蜀国对水军的发展不再那么重视。
一直到蒋琬当政时,欲乘沔水东下攻魏,就临时发展水军,但是并没什么成效。虽然如此,但是东吴对蜀汉发展水军这种行为颇为敏感,吴赤乌七年,步骘、朱然上疏说蜀"多作舟船"、"宜为之备"。
吴国的水军
东吴位居南方,占据长江中下游地区,地理条件极利于其发展水军。东吴的国家战略又把水军置于极重要的地位,使其水军的发展达到一个空前的高度,较之魏、蜀,显得尤为强大。
早在孙策渡江攻占江东六郡时,水军即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建安元年,孙策自会稽"浮海至东冶",追击王朗并大破之。此后孙策西击刘勋、黄祖,分别"收得勋兵二千余人,船千艘",获黄祖"船六千余艘"。因此,江东的水军实力大幅度提升,并开始了吴舟师在长江上的多年纵横、百战百胜。
赤壁之战中,周瑜仅仅率领三万水师击败了数倍于自己的曹操大军。建安二十四年,吕蒙袭取荆州,江东可以说控制了长江的中下游,水军实力进一步提升。
在江东水战百战百胜的过程中,涌现出一大堆优秀的水军将领,如早期的程普、韩当、黄盖等,孙权时代的董袭、甘宁、吕蒙等等,可以说是人才济济。
除了拥有杰出的将领,江东的水军还拥有种类全面的战舰。首先是江东拥有上层建筑达五层的五楼船以及"飞云"、"盖海"等大船。还有在赤壁之战中立下大功的斗舰,数量上来讲,孙吴战船以斗舰为多。江东还有一种小型战船——走舸,行速极快,"往返如飞鸥",在水战中机动灵活。
型式各异、数量众多的战船有力保障了水军的各项军事行动。
东吴除了有能纵横于长江上的水军,还发展海上力量,并有不俗的成果。黄龙二年,孙权遣卫温、诸葛直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洲及亶州;嘉禾二年,张弥、许晏、贺达等"将兵万人"沿海路北上辽东;赤乌五年,聂友、陆凯"以兵三万讨朱崖、詹耳"。
结语
三国时期,因为战争的需要,水军的地位得到巨大的提高,魏、蜀、吴都对水军的发展十分重视,尤其是东吴,因为东吴特别的地理环境,东吴必须拥有强大的水军还保卫自己领土的安全。
而这些水军对后世有着巨大的影响,尤其是那些偏居江南的王朝,都是依靠水军抵抗来自北方的威胁,维护自己的统治。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