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下,传来附近寺庙念诵经文的声音,久久不歇。

彼时是埃塞俄比亚时间4月18日22时许,熊洪在埃国的第三个夜晚。

熊洪是中国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士长,今年4至5月,她作为中国抗疫医疗专家组成员之一,赴埃塞俄比亚、吉布提开展援非抗疫协调指导工作

抵非后的前两天,因为时差,她一直无法按时入睡。这天晚上,她开始吃安眠药。

时差、高原反应、40度以上高温……在为期近1个月的工作中,专家们克服了重重困难,结束抗疫任务后,于5月12日回到中国。

中国专家组在吉布提 图据受访者

中国赴埃塞俄比亚和吉布提抗疫医疗专家组是中国政府向非洲派出的首批专家组之一。据中国外交部日前介绍,自疫情发生以来,中方向非洲共派出5支抗疫医疗专家组,40多支中国援非医疗队也在当地积极行动。

近日,尚在隔离修整的熊洪接受了红星新闻采访,回忆了此次援非经历。

出发前一晚,才将援非一事告诉父亲

4月16日的成都双流机场,天凉、风紧。

上午10时许,熊洪坐上了从成都飞往埃塞俄比亚的航班。同行的,还有11位中国赴埃塞俄比亚、吉布提抗疫医疗专家组成员。成员专业涵盖院感、重症、呼吸、护理、实验室、中医等多个领域。

当天,应埃塞俄比亚政府邀请,中国政府派遣的抗疫医疗专家组赴埃塞俄比亚,与当地医疗机构合作开展新冠疫情的防疫工作。半个月后的4月30日,专家组又乘坐包机转战吉布提。

此前,熊洪曾主动报名赴武汉一线,是医院到一线的储备队员之一。接到援非消息,是在出发前半个月一个周一的中午。刚下班,熊洪的手机就响了。她立即折身回到办公室,得知了自己即将援非的消息,“很突然,马上就开始做相应的准备。”

接到消息后,熊洪心里有点“打鼓”,她坦言,因为到武汉和到非洲肯定是不一样的,“不知道过去到底是什么状况。而且代表着国家形象,有自豪,压力也很大。想着不辱使命,要为国争光。”

3月中旬,新冠疫情在非洲的蔓延已经形成公共卫生挑战。4月中旬,也就是中国专家组赴非之际,非洲大陆54个国家中已有52个出现新冠肺炎疫情。图为3月18日,中国同非洲国家就疫情防控举行专家视频会议。图据新华社

出发前一晚,熊洪父亲才得知了女儿援非的消息。“怕他担心,”熊洪回忆,“最开始他好像没怎么说话,然后说,这个任务很光荣,你要好好地去完成,这是第一。第二,一定要平安地回来,保证自己的身体健康。”熊洪回忆。

熊洪第一时间把消息告诉了丈夫和儿子。“家人的支持很重要。”熊洪说。“一开始,我丈夫就很支持我到一线。他说应该去,因为这个也是我的专业。”儿子得知熊洪真的要去非洲后,告诉妈妈一定要注意安全。

当地有医务人员仅穿着隔离衣,后背露了出来

当时,非洲情况不容乐观。

4月中旬,非洲大陆54个国家中已有52个出现新冠肺炎疫情。

4月16日,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在发布报告称,称或将有超过30万非洲人因疫情而丧生,即使在最好的情况下,由于疫情持续在非洲大陆肆虐蔓延,非洲的经济增长率也会由3.2%至少降至1.8%,这将使近2700万人陷入极端贫困。

此前非洲已经出现大量卫生工作者感染。央广网曾报道,埃塞卫生机构用于紧急救护的医疗设备严重缺乏。

“有的医院医务人员几乎没有穿我们这种正规防护服,仅穿着隔离衣,后背都是露出来的,没有全部包好。他们把眼镜和帽子缠在一起,包得严严实实。他们还自制了一些防护用品。”熊洪回忆,“我们走一家定点医院,都会赠送我们自带的物资。”

熊洪在埃塞俄比亚 图据受访者

洗手,是防护的重要一环。然而,当地流动水缺乏。“当地非常重视,想了很多办法。比如拿一个水桶,上面安个水龙头,在里面装水,靠车来拉水,灌进去,就放在路口,供民众洗手。”熊洪回忆,“包括我们到一些定点医院,也是这样,但定点医院的水桶又加了一个脚踏式的装置,避免污染。”

大街上,戴口罩的人并不多。如果恰逢当地节日,人群聚集的情形仍不免发生。

“专家组认为,国情不一样,要因地制宜,不能简单照搬我们的防疫经验。”熊洪举例说,在口罩匮乏的情形下,围巾还是可以起点作用。

熊洪和其他专家一道,负责和当地护理人员交流呼吸危重症患者的护理专业经验;并负责医护人员的防护,包括示范、协调医护人员防护用品的穿戴、及讲授防护知识等。她说,“我们对当地中资机构、华人华侨、医务人员等举行的科普讲座,打消了他们的恐慌心理。”

中国专家组在当地医院指导 图据受访者

4月30日,在转战吉布提后,专家组在一些医院发现,医院对核酸检测阴性的出院患者没有继续进行追踪。对此,专家们表示“流行病学的追踪非常重要,”熊洪回忆说,“他们也接受了。我们采取了‘回头看’的工作方式,比如我们走了一家医院后,还要去看他们是否按照我们提的建议,进行改进。”

此次援非,熊洪还带去了由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护理团队编写的防控多语言口袋书。书中图文并茂地介绍了“七步洗手法”、“口罩佩戴方法”等防疫知识,颇受当地医务人员欢迎。

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专家组同世卫组织驻非机构、非洲疾控中心、当地医疗机构及卫生官员分享抗疫经验,交流防控心得;实地走访了当地定点收治医院、隔离中心、检测中心等,同当地医护人员深入交流讨论,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控、诊疗和护理建议,并通过远程方式为非洲国家疾控技术人员和中国援非医疗队开展培训、咨询和指导,还带去了中国政府捐赠的医疗救治物资。

克服高温、高反等重重困难 受援国为授勋破例

初到非洲,困难重重。

因为时差,熊洪无法按时入睡。在非洲的第三个晚上,她开始吃安眠药。“最初我坚持不吃药,结果时差倒不过来。但不管怎样,都要保证第二天精神抖擞地去工作。”熊洪说。

由于埃塞俄比亚平均海拔近3000米,高原反应是专家们必须面对的问题。“(我们的反应)有轻有重吧,有的好像要轻一些,”熊洪说,“我稍微有些头晕、胸闷,不敢剧烈运动。我平常喜欢锻炼,但在埃塞俄比亚不敢怎么运动,原地跑一下都不敢,因为走路稍微快一点,就觉得喘气有些困难。”

而在吉布提,则要面临40度以上的高温,“高温下,穿戴防护服很难受,”熊洪回忆,“大多数地方没有空调,只有少数地方有壁挂式空调。进病房后,我们的衣服全部打湿。”

中国专家组12名专家获得了“6·27独立日”国家勋章 图据受访者

不仅如此,在吉布提,恰逢当地的斋月,居民们白天不饮食,专家们也入乡随俗。“从4月24号到5月24号,是当地为期30天的斋月。他们从日出到日落,也就是从早上5点过到晚上6、7点,都不吃不喝。”熊洪表示,“他们很尊重我们,给我们提供水,但我们要尊重他们的习俗,从来不会当着他们的面喝水。”

专家们调整了生活节奏,“中午不休息,一般从早上8点过一直持续工作到下午3点左右再吃午饭。吃饭也会避开他们,要么回到驻地再吃,要么不吃午饭,只吃晚饭。”

专家组的敬业精神和专业水平受到非方高度赞扬和肯定。5月10日,吉布提总理卡米勒在吉布提人民宫举行授勋仪式,包括熊洪在内的12名专家获得了“6·27独立日”国家勋章。

“大家都很高兴,没想到会有授勋,觉得自己的付出没有白费,”熊洪回忆,“很骄傲,也很激动。为国争光,也为我们医院争光了。”

据悉,吉布提共和国“独立日”国家勋章于1978年6月27日该国独立时设立,该勋章单次授勋一般不超过3人,此次同时为12人授勋,从勋章数量和礼仪规模上在吉布提历史上均属首次。

红星新闻记者 蓝婧 彭莉

编辑 张寻

(本文来自红星新闻APP,请至各大应用市场下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