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逸仙談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數數看,作爲唐朝國都的長安,一共被攻陷過六次,皇帝狼狽逃離。
一、安史之亂的時候,長安被破,唐朝兩個皇帝,玄宗入蜀,肅宗北上靈武;
二、吐蕃攻陷長安的時候,代宗東奔陝州(今河南三門峽);
三、二帝四王之亂時,德宗西逃奉天(今陝西乾縣);
四、黃巢之亂的時候,僖宗又入蜀;
五、朱玫之亂的時候,僖宗再度出奔;
六、李茂貞攻長安,昭宗東奔華州(今陝西渭南)
唐都長安被攻破六次爲何還能復國?而宋都開封被破一次就完蛋?
其實也不是說唐朝六次都沒有事情,每一次國都被攻破,唐朝的統治力度都下降一次,邊關不聽調遣的節度使也就多一些。
宋朝也不是一次就滅亡了,宋還是那個宋,只是丟失了北邊的土地,皇室宗親又在南邊重新建了一座都城,只是爲了對歷史方便研究,才人爲的區分開來,就形成了北宋和南宋。
唐朝爲什麼就不用遷都,而宋朝就必須遷都了呢?
大家都知道藩鎮是唐朝滅亡的罪魁禍首,但是唐朝之所以能挺過安史之亂以及剩餘的幾次國都被破,還能堅持那麼久,這也是藩鎮功勞。
宋史學家就有言:弱唐者,諸侯也;既弱而久不亡者,諸侯維之也。
以唐朝“安史之亂”爲例。
自從唐睿宗設立“節度使”以來,地方的勢力便不斷增長,而且隨着節度使權力的擴大,在掌握一方財、軍、政大權之後,地方之於中央,獨立性越來越強:“外重內輕”的局面漸漸形成了。
安史之亂之所以爆發,便跟這種地方分權的形勢密不可分。
安祿山起兵的時候,身兼三鎮節度使,坐擁十幾萬唐朝正規軍精銳,而在當時全國不過十個鎮而已。
於是在叛亂之初,兵力空虛的中原很快被安祿山橫掃,在攻陷長安,趕走了唐朝朝廷之後,安史叛軍的兵勢達到極盛。
然而,就算趕走了朝廷並不能讓安史叛軍贏得戰爭。因爲其他幾個鎮還在。並且,他們跟安祿山一樣,也都具備相當的獨立性,不會因爲唐朝中樞的癱瘓而亂作一團。而這些鎮的節度使,還都效忠於唐室。
就算在“上意不達”的時候,北邊的郭子儀、李光弼等,照樣領軍跟安史叛軍掐;而江南那邊的日子,該怎麼過還是怎麼過,安樂之餘還將錢糧源源不斷地供應到北方平叛前線,繼續支撐着風雨飄搖的大唐王朝。
分權地方的唐朝,就像九頭蟲一樣:掐了其中一個頭,並不能把它怎麼樣,攻下了國都,趕跑了皇帝,卻不能亡其國,安史叛軍如此,後來的那些叛亂者也如此。
宋朝就不一樣了,宋朝是異族入侵,而且當時趙匡胤在建國之後,爲了避免唐朝末年以及五代十國武將當政的局面,採用了“杯酒釋兵權”的方法,解除了一些功高的將領的兵權,而且還對在外的將領實行分權手段,通過不斷加設職位,來層層限制。
這種情況就會形成,朝廷直系軍隊戰力最高,藩鎮軍隊戰力差,就導致只要朝廷直系軍隊被打敗了,地方軍隊很難形成有效的救援。
總而言之,唐朝之所以可以國都被攻破,還能打回來,第一是內亂,不是外敵入侵,第二則是能夠組織起來反撲的軍隊。宋朝國都被迫必須遷都,情況卻是恰恰相反。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