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之前介绍过的孔明、孔亮兄弟一样,邹渊和邹润这对叔侄的事迹高度重叠,这也使得对人物性格特点的分析变得较为困难。前文介绍过叔叔邹渊,本文要说的是邹润,看见这叔侄俩究竟有何不同。

邹润的绰号与叔叔邹渊有个相同之处,都带有一个“龙”字。邹渊的绰号是“出林龙”,邹润的绰号则是“独角龙”。不过,这叔侄俩的绰号与古代神话中的“龙”毫无关系。“出林龙”指的是邹渊的职业——占山为王的强盗,而邹润绰号指的则是他独特的相貌特征。

《水浒传》第四十九回邹润出场时,有一段旁白,道出了“独角龙”的真实含义。书中提到:“第二个好汉,名唤邹润,是他侄儿,年纪与叔叔仿佛,二人争差不多,身材长大,天生一等异相,脑后一个肉瘤,以此人都唤他做独角龙。”

尽管与叔叔邹渊的年龄相仿,但两人的性格却截然不同。从邹渊的表现来看,此人性格较为沉着、稳重,而邹润却是一位脾气暴躁之人。书中提到:“那邹润往常但和人争闹,性起来一头撞去,忽然一日,一头撞折了涧边一株松树,看的人都惊呆了。”

除了性格特点不同之外,邹润与邹渊看问题的眼光也略有不同。为了营救解氏兄弟,孙新提出了劫牢的计划。对此,邹渊除了表示赞同之外,还提出来劫牢成功后的退路——投奔梁山,这说明邹渊的目光较为长远。而邹润关心的则是劫牢的具体步骤。他曾经问过孙新:“我们倘或得了人,诚恐登州有些军马追来,如之奈何?”这也说明这对叔侄的思维方式是有着很大不同。

在邹润登场时,书中还有一段赞辞中提到:“厮打场中为首,呼卢队里称雄。天生忠直气如虹,武艺惊人出众。结寨登云台上,英名播满山东。翻江搅海似双龙,岂作池中玩弄?”从这段赞辞来看,似乎邹润是一位武艺高强之人,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如果不仔细阅读《水浒传》,很多人都不知道邹润的兵器究竟是什么。而当仔细看完该书后,又有不少人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他的惯用兵器究竟是什么。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疑问,是因为在邹润在书中的兵器出现过两种,一种是短刀,一种是大斧。

劫牢成功并离开登州后,邹润随叔叔邹渊一起参与了卧底祝家庄的任务,并再一次重演了劫牢的一幕,只不过这次的目标变成了霹雳火秦明、镇三山黄信和矮脚虎王英。祝家庄被破后,邹润终于上了梁山,正式成为一名梁山好汉。

上山之后,邹润与邹渊一样,参与了梁山多次的战斗,事迹基本相同,这里就不再赘述了。唯一值得一提的是,梁山大聚义时,邹润的排名为第九十位,居然高出叔叔邹渊一位。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排名,实在是说不清道不明。

梁山受招安后的四大战争,邹润依然与邹渊一起并肩作战。征辽时将身负重伤的没羽箭张清转移到檀州进行治疗,邹润与邹渊共同参与。此后,两人的事迹完全重叠,并无可说之处。不过,两人的结局却在征讨方腊的清溪之战中出现了重大变化。在此战中,叔叔邹渊死于乱军之中,而邹润则大难不死,等到了战争的结束。

战后,邹润被朝廷任命为武奕郎,他也成了登州系幸存的五人之一。此后,邹润不愿为官,与孙立、孙新夫妻一起返回了登云山。就整体形象而言,邹润是个典型的龙套角色。唯一令人感到惊讶的是,这样的一位小龙套居然也能大难不死。

参考书籍:《水浒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