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阿哥胤禩、十四阿哥胤禵,可以算是雍正登基前最大的两个政敌。
按理说,胤禵曾经作为大将军王代康熙出征,对雍正的威胁更大,可事实上,雍正即位后,胤禩惨死,胤禵却活到了雍正驾崩,被释放后封为郡王,得了个善终。
要说二人结局为什么天差地别,主要是三点,一是二人对雍正的威胁程度不同;二是雍正和胤禵毕竟是一母同胞;最后也是为了洗脱自己“篡位”的嫌疑。
雍正帝胤禛和十四弟胤禵这哥俩,虽然都是德妃乌雅氏所生,却从小不是一条心。
因为清朝初期规定,皇子出生时,如果生母地位低下,则将皇子交给地位更高的后宫妃嫔抚养。胤禛出生时,母亲乌雅氏在后宫没有任何名分,于是胤禛被送到当时后宫地位最高的贵妃佟佳氏宫中。
等到康熙二十八年,佟佳氏病重去世,十一岁的胤禛又被送回了生母乌雅氏身边。那时的乌雅氏,已经是康熙四妃之一的德妃,有资格自己抚养子女了。但是,偏偏在前一年,十四阿哥胤禵诞生了。
所以我们可以想象,年少的胤禛从小没有得到母亲的关爱,送到别人宫里寄人篱下,好不容易回家了,结果已经有了个才一岁的弟弟,把自己该有的母爱全都分个精光。
换了谁,心理大概都不太平衡吧。康熙曾经给胤禛“喜怒不定”的评语,可能就是与他的童年阴影有关。胤禛性格孤僻,当然就不太容易跟小朋友相处。从小被母亲宠爱的胤禵也就对这个哥哥没什么好感了。
另外,在胤禛送到佟佳氏宫中的当年,康熙第二任皇后钮祜禄氏就去世了,佟佳氏在三年后晋升皇贵妃统摄六宫,并且最终成为康熙最后一任皇后。
这样,胤禛曾经作为佟佳氏的养子,就变成了一个难得的政治资本,后来为胤禛夺嫡助力不少的隆科多就是佟佳氏的亲弟弟,胤禵恐怕对这个哥哥还有点“羡慕嫉妒恨”。于是,双方互相瞧不上,就在长大后各自混各自的圈子了。
两人虽然互相没有好感,但一开始也不至于有多恨,事情的转折点应该是康熙四十七年的一废太子风波。
当时,康熙对太子胤礽大失所望,将其废黜,并命群臣推荐新太子人选。结果,八阿哥胤禩的支持率超乎想象的高。此事让康熙产生胤禩“结党营私”的怀疑,将其拿问。
又因为“猪队友”大阿哥胤禔在自己陷入谋害太子风波时,还推荐胤禩为新太子,更加深康熙对他的怀疑。
结果,胤禵挺身而出,以性命担保胤禩不会做出悖逆之事。盛怒之下的康熙差点拔刀砍了胤禵。不过事后,康熙却觉得胤禵心性纯良,对兄弟是真的友爱,所以反而对他更为看重。
这件事暴露出了很多问题。
第一,胤禩在朝中经营许久,已经有了庞大势力。这让觊觎皇位的胤禛感到了威胁。从此,胤禩成为胤禛头号死敌;
第二,胤禵和胤禩的关系已经非常近了,以至于让他可以用性命担保胤禩的清白,所以,胤禛不得不将这位同母弟弟列入打击对象;
第三,至少在当时而言,胤禵真的比较“单纯”,可以不计自己的利益得失为兄弟说话,这说明,在胤禛看来,胤禵不是那么“可恶”。
所以,胤禛对胤禩、胤禵制定了差别化对待策略。胤禩是必须彻底铲除;而胤禵,则可以小惩大诫。
康熙五十七年,胤禵被封为大将军王,代天子出征青海平叛。康熙给了这个儿子极高的礼遇,让各级王公、官员视大将军王的命令如同自己的圣旨。
这可能被很多人视为一种“传位暗示”,但是最后胤禛出人意料地即位了,胤禵肯定接受不了啊!
而且,雍正迅速解除了胤禵的兵权,派人护送(实为监视)他回京奔丧。愤怒的胤禵回朝后对雍正毫无恭敬可言,拒绝下跪。结果,又是胤禩出现,对胤禵说应该下跪,胤禵才默默跪下。
这一幕,必然又加深了胤禛对胤禩的敌视。这说明了,胤禵是个愣头青,而胤禩却依然可以左右胤禵的一举一动。你说,雍正会觉得,谁的威胁比较大?
于是,大权在握的雍正动手了。
对胤禩,他采取的手段是先高高捧起,再重重摔下。即位之初就将其由贝勒直接晋升为廉亲王,还任命为总理事务王大臣,而实际上却是不断找他的茬,最后在雍正四年给他扣上谋逆的帽子,剥夺一切爵位,革除宗籍,赐贱名阿其那,圈禁不久后惨死(据说是活活饿死)。
而胤禵的情况就不一样了。
按理说,以雍正的雷霆手段,就算杀了胤禵也没什么不可以的。但是,在雍正的心中,胤禵就是个被人利用的愣小子,属于“被教唆”,还可以“挽救”一下。
另外,任何王朝,为了统治的稳固,都会标榜“以孝治天下”。胤禵和雍正毕竟是一个妈生的,所以即使在胤禵再有不敬,雍正也没有将其治罪,只是打发到景陵为康熙守陵。
后来母亲乌雅氏去世,雍正还得看在她老人家的面子上,封胤禵为郡王。有母亲这层因素在,雍正也不敢对胤禵下手太狠。
当然,雍正对这个弟弟还是不放心,于雍正三年将其革去爵位,圈禁在紫禁城后面的景山严加看管,直到自己去世也没放出来。
同样是圈禁,为什么胤禩一圈就死,胤禵却可以活命呢?
你想啊,雍正的即位本来就在民间非议极大,大家都传说胤禵才是康熙认定的继承人,如果胤禵再莫名其妙死了,是不是显得雍正“做贼心虚”?就为这,雍正也不能让胤禵死了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