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因此,苏轼的书法,应该对黄庭坚有影响。黄庭坚也认为苏轼书法用墨过丰。

苏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擅长写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他曾经遍学晋、唐、五代的各位名家之长,再将王僧虔、徐浩、李邕、颜真卿、杨凝式等名家的创作风格融会贯通后自成一家。《黄州寒食诗帖》是苏轼存世作品中最为精彩的代表作,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三行书”。黄庭坚在《山谷集》里说:“本朝善书者,自当推(苏)为第一。”他曾自称:“我书造意本无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黄庭坚称他:“早年用笔精到,不及老大渐近自然。”这说明苏轼一生屡经坎坷,致使他的书法风格跌宕。存世作品有《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和《祭黄几道文》等帖。

苏轼书法特点:

一、用墨丰腴苏轼书法给人第一直观感就是丰腴。瘦金体以瘦闻名,而苏轼的书法却是以胖为美。当然,环肥燕瘦,各人喜好不同。有人第一眼便喜欢上了苏轼的书法,也有人对苏轼书法的第一观感不好。赵孟頫就评价苏轼的书法如“黑熊当道,森然可怖”。黄庭坚也认为苏轼书法用墨过丰。正因如此,在苏轼的书法中,极少看到枯笔,飞白,而是字字丰润。苏轼的所有作品,皆有此特点。如《辩才老师帖》、《与董长官帖》。

二、结字扁平与欧体字形的修长相反,苏轼书法的结字,多呈扁平。这一特点,在其《赤壁赋》、《洞庭春色赋》等作品中,都有突出体现。

三、横轻竖重这一点充分表明,苏轼书法明显受到颜体的影响。这一书法特点,在其作品《归去来兮辞》中有明显表现。

四、笔画舒展习过黄庭坚书法的人,都对他的书法中的撇捺的舒展有很深的体会。而黄庭坚曾经是苏轼的学生,被称作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两人私交颇深,苏轼的很多传闻趣事,都与黄庭坚有关。因此,苏轼的书法,应该对黄庭坚有影响。这种影响体现在何处?研究苏轼的书法与黄庭坚的书法,不难发现,在撇捺的书写上,甚至在结字上都有一个共同点,即都很舒展。

五、轻重错落轻重错落,主要是指苏轼的书法,特别是行书中,字与字之间,经常会出现用笔一轻一重,致使字体一大一小错落分布的韵律感。如《武昌西山诗帖》中的“但见落日低黄埃”一句,一大一小,错落有致。有时是几个字重,几个字轻,轻重搭配,同样给人很强的韵律感。如《答钱穆父诗帖》中“借君妙语写春容,自顾风琴不成弄”一句。“借君”二字重,“妙”字轻;“语写春”三字重,“容自”两字轻;“顾风”两字重,“琴不成”三字轻,“弄”字又转重。

六、大小悬殊用笔有轻重,字体有大小,几乎是很多名家书法的一大特点。但同一幅作品中,字体大小悬殊之大者,苏轼书法可谓独树一帜。如《寒食帖》中“哭涂穷”三字。这三字所占比例,比前一行中五个字所占的比例还大。这种字形大小悬殊给人视觉上极强的冲击力,实际上也表达了当时书写过程中的一种强烈的情绪。这种情况,在《武昌西山诗帖》中也有体现。

七、妩媚天真黄庭坚在《与景道使君书》中称“翰林苏子瞻书法娟秀,虽用墨太丰,而韵有余”。这种娟秀的韵味,让人看起来觉得自然率真甚至天真朴拙,毫无狂怪做作之意。加之丰腴的用墨,扁平的结字,观之犹如视敦厚贤淑之贵妇,望之未觉生疏,反而顿生一股亲近温暖之意。

从宋代直至近代,喜爱“苏字”,学习“苏字”的书法家颇多,今天让我们一起看看他们如何学“苏字”。

黄庭坚

黄庭坚《糟姜银杏帖》

苏辙

苏辙《自叙帖》跋

苏迈

苏迈《郑天觉画》跋

赵令畤

赵令畤《自叙帖》跋

苏过

苏过《赠远夫诗帖》

郑望之

郑望之《婺源帖》(《向过帖》)

朱胜非

朱胜非《杜门帖》册页

岳飞

岳飞尺牍

欧阳玄

欧阳玄《春晖堂记》

赵孟頫

赵孟頫《前后赤壁赋题跋》

吴宽

吴宽《张来仪楚江清晓图诗册》

文徵明

文徵明拟苏轼书风书《万岁山》

倪元璐

倪元璐《古盘吟为范质公吏部》

钱维城题画

钱维城题画

王文治

王文治《玉子炉香》七言联

翁方纲

翁同龢

翁同龢《心经》册页

翁同龢扇面四件

吕海寰

吕海寰《春初老至》七言联

沈曾植

沈曾植《东坡诗文轴》

严寅亮

严寅亮《借问坐观》十二言联

徐世昌

徐世昌《骏马龙门》七言联

郑文焯

郑文焯《迁固老彭》十六言联

郑孝胥

郑孝胥《姬姜神明》八言联

郑孝胥手札

赵元礼

赵元礼临《后赤壁赋》四条屏

宋联奎

宋联奎跋宋伯鲁画

谭泽闿

谭泽闿中堂

赵朴初

赵朴初《贺词》中堂

赵朴初《知恩报恩》中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