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一生勤奋不辍,为国家、为人民不甘人后,在祖国农业发展的关键时候,蒋亦元亲自到东北田地考察,为的便是解决当时严重黏土、阻力大等问题。学成归国的蒋亦元不仅在知识方面有着很大的提高,其爱国之情更是溢于言表,回到东北的蒋亦元夜以继日地进行研究,结合实际生产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理论,不仅是中国,甚至是世界也在宣扬和参照。

大家好,我们的吃货新天地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为东北黑土地献毕生心血,成就不亚于袁隆平。
在我国农业领域当中,有两位老人受人敬仰,一位是发明出杂交水稻的袁隆平,袁老一生致力于提高水稻产量,受万人敬佩;另一位便是今天要说的主人公。说起他来,在人们脑海中,这个名字显得较为陌生,可是,他对中国现代农业的贡献却不亚于袁老。只不过,一个是注重提高粮食产量,另一个是追求收获粮食产量。他便是我国著名农业工程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蒋亦元。
蒋亦元于1928年11月17日出生于江苏省常州市,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南方鱼米人家,谁也不曾想到,蒋亦元会对远在数千公里之外的东北黑土地产生兴趣。甚至将自己奋斗的一生都奉献给了那里。
与大多数人心里想象的南方儒雅形象不一样,少年时期的蒋亦元可不是听话的小男孩。上树掏窝,下河摸鱼,各种淘气,各种不爱学习,甚至过于调皮导致学习成绩差而被留级。从小桀骜不驯、不甘落后的蒋亦元在自己被迫留级后收到了极大的刺激,也因此激发了他热爱学习的动力,这是他人生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1946年,奋起读书的蒋亦元凭借着优异的学习成绩考入了南京金陵大学理学院电机系。但蒋亦元正式接触农学却是在大学的第二年,他看到学校开始发展机械农业,因此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凭借着极大的勇气和毅力,蒋亦元偷偷冒着极大的风险,又进行了一次入学考试,成功进入到了农业工程专业。从此他和农业工程结下了不解之缘。
1949年,恰逢有人到江南招聘建设人才发展东北,怀着雄心大志,渴望科技报国的蒋亦元被深深吸引了,于是婉拒了留校任校的优越条件,选择只身一人前往东北打拼。
毕业后的蒋亦元,在工作了几年之后深深感受到中国农业机械方面的不足,于是自学俄文,为的是能够方便学习到苏联的农业机械教材。终于在1957年,求知若渴的蒋亦元被派往苏联进修,是从列多希涅夫教授。
深卧黑土地,扎根东北,这一待便花费了一生的时间。
学成归国的蒋亦元不仅在知识方面有着很大的提高,其爱国之情更是溢于言表,回到东北的蒋亦元夜以继日地进行研究,结合实际生产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理论,不仅是中国,甚至是世界也在宣扬和参照。
他一生勤奋不辍,为国家、为人民不甘人后,在祖国农业发展的关键时候,蒋亦元亲自到东北田地考察,为的便是解决当时严重黏土、阻力大等问题。一切为了工作,身受四种疾病仍挂念着自己的研究成果能否真正为民所用。
蒋亦元曾经回顾自己的一生经历:“一个人若能够把自己的一生看作一个整体,看就能够激发出自身潜在的勇气和能力,就能在人生的岔路口做出正确的选择,把握自己的命运。”
2020年2月24日,蒋亦元在哈尔滨不幸逝世,享年92岁。
蒋老一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为了东北农业的发展,蒋老将自己的毕生心血都投入到了其中。蒋老的精神永远是后辈学子的精神财富。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