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立春,武宗在宣府,照例要举行迎春仪式。在江彬的鼓动下,武宗下令,大肆修缮镇国府,并将豹房内的珍宝和妇女运来,填充镇国府,似乎有常驻宣府的意思。

明朝趣闻:用兵如儿戏,皇帝当起了大将军

明武宗非常喜欢宣府(今河北宣化)的镇国府,甚至称那里为“家里”。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立春,武宗在宣府,照例要举行迎春仪式。在以往的迎春仪式中,用竹木扎成架子,上面排放些吉祥图案,进献给皇帝,谓之“进春”。这一次,明武宗亲自设计的迎春仪式,花样百出。

明武宗命人准备了数十辆马车,车上面满载妇女与和尚。行进之时,妇女手中的彩球就与和尚的光头相互撞击,彩球纷纷落下。这次迎春仪式,武宗始终兴高采烈,对自己的杰作甚感得意。

在江彬的鼓动下,武宗下令,大肆修缮镇国府,并将豹房内的珍宝和妇女运来,填充镇国府,似乎有常驻宣府的意思。武宗之所以有此打算,是与他尚武,想立边功,密不可分的。宣府,是北边重要的军镇,也是抵御蒙古军队入侵的第一道防线。武宗内心仰慕太祖朱元璋和成祖朱棣的武功,盼望着自己也能像他们一样立下赫赫军功。而且,在宣府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不用听大臣们喋喋不休的劝谏。他下令,大臣一律不许来宣府,只有豹房的亲随可以随时出入。

正德十二年十月(公元1517年),蒙古王子伯颜叩关来袭。明武宗大为兴奋,火速回京,布置亲征,其时,距“土木堡之变”不到七十年。朝臣听到“亲征”二字,不禁神经过敏。于是,又是一轮的规劝,教训,甚至威胁,但武宗决不愿意放过这次实战机会,终以“大将军朱寿”的名义,统兵出战。作为惩罚,他不给任何一个文官随驾的荣幸。

双方大战几天,明武宗亲临前线,同敌人战斗,据说,还亲手斩敌一人,不过,也险象丛生,“乘舆几陷”。武宗指挥的这场战斗,取得了杀敌十六名,己方伤五百六十三人、亡二十五人的战绩,这当然也算得上一次胜利,因为鞑靼军终于被打退了。

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六月十四日,久怀异志、阴谋作乱的江西宁王朱宸濠杀死朝廷命官,率众起兵作乱。武宗找到借口,再次御驾亲征。为图个耳根清净,下旨“再言之,极刑”。群臣已经领教了皇帝的执拗,自己也精疲力竭,只好随他去了。

同年八月二十二日,武宗率领大军从北京出发。按惯例,出师不能带内眷,武宗和他宠爱的刘娘娘相约在潞河会面。

刘娘娘相赠一簪,以为信物,这皇帝确实有点儿浪漫。孰料,武宗纵马过卢沟桥时,把簪子颠掉了,遂按兵不行,大索三日不得。如此领兵,简直是儿戏。

八月二十六日后,大军走到涿州,却传来了再坏不过的消息,南赣巡抚王阳明,丝毫不懂得体察圣意,居然不等朝廷降旨,就率军征讨,三下五除二就把不争气的宁王活捉了。武宗闻报,跌足不已。叛贼已平,还亲什么征呀?但朱厚照自有他的鬼聪明,他隐匿捷报,继续南行。军至临清,依约派中使去接刘娘娘,但刘美人不见信簪,辞谢说:“不见簪,不信,不敢赴。”武宗见美人心切,没有办法,便独自乘舸昼夜兼行,亲自迎接美人。

十二月一日,武宗抵达扬州府。第二天,武宗率领数人骑马在府城西打猎,从此,天天出去打猎。众臣进谏无效,便请刘美人出面,终于劝住了好玩成性的皇帝。十二月十八日,武宗亲自前往妓院,检阅各位妓女,一时花粉价格暴涨,妓女身价倍增。

这一闹,足足八个多月。王阳明早在六个月前就把宁王押到了南京,苦求皇上受俘,武宗一概不准。最后,王阳明终于福至心灵,重新报捷,说所有功劳全是大将军朱寿先生的,靠他老人家的威德和方略,以及他身边的一干功臣,才能迅速平乱,自己亲冒矢石、大战鄱阳的事迹,自然一字不提。这一本递进去,旋即准奏。

受俘之后,武宗总算勉强同意北返。走了一阵子,又突发奇想:要把宁王放回去再作乱,由自己亲手擒回。臣下闻之如五雷轰顶,劝谏的话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回程路上,武宗游镇江,登金山,自瓜洲过长江。八月,经清江浦,武宗见水上风景优美,鱼翔浅底,顿起渔夫之兴,便自驾小船捕鱼玩耍。结果,提网时见鱼多,武宗大乐,尽力拖拉,使船体失去平衡,他本人也跌落水中。武宗自幼在北京长大,不懂游水,入水后手忙脚乱,一阵乱扑腾,亲侍们虽然把他救起,但水呛入肺,加之惶恐惊悸,身体便每况愈下了。也可能他是受惊之后,加上秋日着凉,引发了肺炎。

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正月,武宗一行才回到北京。正月十四日,武宗仍旧强撑,在南郊主持大祀礼。行初献礼时,武宗下拜天地,忽然,口吐鲜血,瘫倒在地,再也爬不起来了。大礼不得不终止。三月,武宗已处于弥留状态,他对司礼监太监说:“朕疾不可为矣。其以朕意达皇太后,天下事重,与阁臣审处之。前事皆由朕误,非汝曹所能预也。”言毕,崩驾于豹房,时年三十一岁。

(本篇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