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帶貨和奢侈品的兩極世界

  疫情讓人重新審視慾望,迴歸理性消費

  文/閆肖鋒

  發於2020.5.25總第948期《中國新聞週刊》

  男不撮飯,女不化妝,爲期三個月了。這場疫情破壞了很多人的生活習慣。人們削減所有非必需消費,奢侈品生意慘淡。

  可近日,LV、香奈兒、普拉達等一線奢侈品牌卻宣佈將漲價,漲幅還超往年。匪夷所思嗎?可一些白領上趕着搶在漲價前排隊搶購呢。

  疫情後人們對漲價普遍敏感。大家都不容易你還漲價?海底撈和西貝漲價後又向消費者道歉了,說這時候漲價沒有顧及到消費者的感受,是個錯誤的決策。但國際一線奢侈品不理這個茬兒,每年都漲,因爲這是身份等價物,不是一頓飯。

  這就能理解爲什麼奢侈品廠商要定期銷燬過期產品了。只有把賣不出去的包包一把火燒掉,才能維持它的價格體系。你可能覺得這是最愚蠢的浪費行爲,還污染環境,但只有這樣才能打造人與人之間的區隔。不稀缺,都爛大街了,怎麼區分你我他,怎麼打造鄙視鏈呢?

  最近有人在網上解構茅臺的成本,說一千五的飛天茅臺成本不過二三十塊。那賣的都是廣告費嗎?有人說茅臺能保值,因爲越放越醇,越醇越值錢。這都是屁話。喝茅臺、顯檔次的排場纔是心理價值所在,送茅臺、套近乎的人情債纔是權力價值所在。

  男靠手錶女靠包。我曾寫過,小白領用包包來勵志,先透支錢包買下一個包包,然後再努力讓自己配得上它。這不能叫虛榮,這叫階層晉級,或者包包激勵法。要不怎麼辦,要等人送嗎?送包的那點意思,往往變成不好意思。但虛榮使人進步,虛榮也使人墮落。一味借錢或者欠貸來滿足自己的物慾,將來都是要還的。用什麼還,自然我是瞎操心了。

  終於,有部分年輕人明白過來了,平價纔是硬道理。疫情後,精明的新世代追求“消費降級中的升級”,在價格上降級,在品質上升級。大家並不是去買便宜的地攤貨,而是選擇那些有一定品質保證的平價商品。麥肯錫去年底發佈的報告顯示,有60%的受訪者表示就算生活寬裕,也希望把錢“花在刀刃上”,大家更注重高性價比,大幅削減非必需品開支。阿里大數據顯示,新中產們平日裏喜愛的高端護膚品、高檔紅酒的銷量都在大幅跳水。

  當然,挎LV的看不起挎名創優品的,這仍然是一個兩極分化的世界,但挎名創優品的隊伍在擴大。這股風叫“去過度化”:反消費主義、反智商稅、成分黨、性價比、斷舍離、極簡主義……加上90後開始的民族自信,自然就改去追國貨精品了。今年網絡直播帶貨大賣也是順應這股潮流。直播帶貨產品看起來都是高性價比的海外替代品。

  疫情讓人重新審視慾望,迴歸理性消費。食不過三餐,眠僅需六尺。少一些炫耀,多一些實用。不要他人眼裏光鮮的虛榮,只要自己覺得舒適的滿足,活自己嘛。況且,男因表事發,女炫包被抓,那麼招搖幹嗎呢?

  或許某一天,追求極簡生活的後浪們可能不在乎你的奢侈品漲不漲價了。面對挎LV的長輩,他們會說,瞧,那些愚蠢的80後70後!

  一位老哥訴說插隊經歷時說,臨走時爹媽沒什麼好給的,只給了一塊梅花表讓他揣在身上,說萬一有困難或得病了,手錶就是救命的法寶。他當時只有15歲,再艱苦也沒敢賣那塊表。後來才知道,瑞士梅花錶廠於1919年由史洛普家族創立,相傳數代,至今仍由家族所擁有及經營。奢侈品真正奢侈的是精神和家風。

  (本刊學術召集人,趨勢觀察家,著有《少數派》《在大時代,過小日子》)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梁斌 SF05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