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上就是索额图在康熙答应立胤为太子后,刚出宫门,便立刻向周培公跪拜谢罪的原因,一来为赔礼道歉,二来为表感激之情,三来为拉拢之术。当然,最后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周培公这么做并不是要为了结交索额图,他其实是在帮助康熙,将反对撤藩的索额图,拉回到自己这一边来。

《康熙王朝》中,皇后赫舍里氏生下皇子胤后,便因身体太过虚弱不幸去世。而刚出生的胤礽也在周培公的建议下,被康熙立为太子。

事后,周培公刚出宫门,索额图便立刻声泪俱下向周培公跪拜谢罪。究其原因,是因为周培公在立太子一事上,帮了索额图的大忙。

众所周知,胤的生母赫舍里皇后在生下胤后因为难产没几个时辰便死了,而她死前最大的愿望便是康熙能立她的儿子为太子,当然这也是索额图的心愿。

而在她弥留之际,却无人敢如此提议。一来是后宫不可干政,所以赫舍里皇后;二来外戚要避嫌,所以索额图也不敢讲。而立储一事涉及国本,需要从长计议,康熙虽然有心补偿皇后,但无人提议,他也不好武断。

这时候是周培公站了出来,向康熙提议的要早立太子。周培公的原话是这样的:

皇上,臣知道娘娘的心思,外有三蕃反叛,内有逆贼作乱,可谓非常之时,叩请皇上在大阿哥和刚出生的皇子中,选择一位做太子,布告天下,以示大清繁荣昌盛,源远流长。

表面上看,周培公他说的话是持公立立场,两位皇子二选一,没有明说选谁。但是,在当时那种情况下,皇后难产将死,胤又是嫡子。很明显就是在暗示康熙要立胤为太子,而康熙也依照周培公之议,立胤为太子。

但这无疑是帮了索额图家族,既全了赫舍里的心愿,也全了索额图的心愿,因此索额图心中对周培公感激涕零。

当然,这里面也不仅仅是感激,更是愧疚。

因为在朝堂之上,索额图和周培公关系并不好。周培公太过刚直,处处和索额图这些老臣作对。比如在撤藩一事上,索额图因为收受过吴应熊的钱财贿赂,是站在吴三桂一边的,一直都反对撤藩。而周培公则是和索额图的死对头纳兰明珠持相同立场,一直坚持撤藩,在朝堂上没少和索额图打嘴仗。甚至因为明珠的关系,索额图已经将周培公列为了对手,不惜要陷周培公于死地。

他竟然公然向康熙建议将主张削藩的周培公和明珠送给吴三桂他们,以求和吴三桂他们和解。周培公一直是主张削藩的,吴三桂是被削的藩王,所以周培公和吴三桂之间早就水火不容,积怨已深,如今索额图让康熙送周培公他们去吴三桂那,那跟送周培公去阎王那有什么区别。

而如今随着皇后去世,索家逐渐势微,索额图没想到,在此时周培公不仅没有落井下石,还不计前嫌帮助自己。因此,索额图才会又愧疚,又感激,所以跪拜周培公,向他表示以前不敬的歉意。

当然,像索额图这种官场老手,所作所为都离不开利益二字,他下跪的最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拉拢周培公。虽然索额图对周培公不怎么感冒,但是谁都知道,这周培公是康熙皇帝身边的红人,康熙对这个自己大街上捡回来的人才,宠爱有加。甚至于连立太子这样的国本大事,都会听取周培公的意见,由此可见,周培公在康熙心目中的地位。

原本索额图一族是太子胤的外祖之家,堂堂的大清国外戚,家族底蕴深厚,无需去放低身段拉拢周培公一个汉臣。但是撤三藩一事中,索额图已经触怒了康熙,在与明珠的争斗中落了下风。再者皇后赫舍里的去世,这对赫舍里家族而言就是一个灾难,宫中无人了,索额图腰杆子就不硬了,自己的实力和明珠的实力就完全不对称了,一旦落败,康熙随时就可以不顾及皇后的面子收拾他。

所以拉拢周培公是非常有必要的,如今既然周培公帮助胤登上太子之位,那无疑是表明其和自己还是有和解的机会的,所以索额图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便一心想要拉拢周培公为己所用。但是自己以前又做了很多对不起周培公的事,因此为了和周培公冰释前嫌,所以索额图便跪拜周培公,向周培公赔礼道歉。如此一来,索额图便可借此机会将周培公拉入自己阵营,巩固自己势力。

以上就是索额图在康熙答应立胤为太子后,刚出宫门,便立刻向周培公跪拜谢罪的原因,一来为赔礼道歉,二来为表感激之情,三来为拉拢之术。一石三鸟,索额图不可谓不精。

当然,最后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周培公这么做并不是要为了结交索额图,他其实是在帮助康熙,将反对撤藩的索额图,拉回到自己这一边来。

因为康熙决定立胤礽为太子,布告天下之后,实际上就将反对撤藩的索额图重新和自己捆绑到了一起。就算是索额图内心再怎么反对撤藩,他也必须要支持康熙皇帝,和周培公他们站到一起。毕竟康熙如果失败,那么自己外孙的皇位也就没有了。

所以,索额图很精明,但周培公也不傻,他的这一招乃是阳谋,既达到了目的,还让索额图感激涕零,简直妙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