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國家教育部、衛健委曾出臺文件,要求以“5+3”(5年臨牀醫學本科教育、3年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或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教育)模式爲主體進行醫學人才培養,但這一政策遲遲未得到落實。長期以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王松靈一直關注醫學人才培養的話題。

全國政協委員王松靈:

落實“5+3”爲主體的醫學人才培養模式

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院士王松靈

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加劇了醫學人才短缺的現狀,也凸顯了醫學教育體系改革的重要性。

長期以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王松靈一直關注醫學人才培養的話題。“目前,我國臨牀醫學人才培養方式較混亂,有的是‘5年制’本科,有的經過‘5年本科+3年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後培養出碩士,也有的通過‘8年制’培養出博士。這些學生畢業後,全是醫生,但水平參差不齊,這不利於醫學發展。”

國家教育部、衛健委曾出臺文件,要求以“5+3”(5年臨牀醫學本科教育、3年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或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教育)模式爲主體進行醫學人才培養,但這一政策遲遲未得到落實。

對此,他建議,設立單一層級的博士學位,臨牀醫學5年制本科培養結束後,進行3年臨牀醫學專業學位教育,合格者授予臨牀醫學博士學位,做全科醫師。

完成“5+3”培養後,想做專科醫師的,接受專科醫師培訓,培訓合格者獲專科醫師博士,專科醫師培訓不與學位教育掛鉤;想做醫學科研工作的,再攻讀其它學科的博士學位。

“首先可以設立起‘5+3’的培養標準來,把高水平大學、有培養能力的院校納入體系中,逐漸吸納更多的達標院校。比如,設立5年規劃,幫助20%左右的院校達標,10年之後50%的院校達標,20年後80%達標。”王松靈說。

他表示,“多年來,我一直在呼籲這個事兒,但進展甚微,可能還是觀念的問題。醫學人才培養應是一個獨立的體系,不能用理科、工科的培養方式直接套。否則就會違背醫學教育規律,出現很多怪現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