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84年,老一辈勘探工作者利用少量品质较差的穿沟地震剖面,依托重磁电技术,在英雄岭构造带艰苦钻探了一批探井,虽然绝大部分井均失利。他们当然不满足于只发现一个亿吨级的油田,科研力量又汇聚到了英雄岭勘探难度更大的英西、英中。

柴达木盆地油气分布图上,盆地西北端大大小小涂成红色的油田格外显眼。自2010年,又陆续增加了几个喜人的红色区域,这是几代石油人的勘探成果。英东、英西、英中三个亿吨级规模储量区就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巅—英雄岭上向世人亮相。

勘探开发一体化促进英东油田科学开发

30年勘探无规模发现

众所周知,柴达木盆地是我国地势最高的内陆盆地,地下资源丰富,素有“聚宝盆”之称。根据多次油气资源评价结果,位于柴达木盆地西部的英雄岭构造带占盆地油气总资源量的30%,具有非常大的发现潜力。

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中石油曾组织多次攻关,并与国际石油公司开展合作,三十年间历经“五上五下”车轮式勘探与研究,始终未能获得地下的有效信息。

英雄岭构造带寻找油气为何这么难?

在喜马拉雅构造运动作用下,该区从湖盆最深处快速隆起、褶皱、变形为盆内山地,导致地表山高沟深,危崖千尺。地面海拔3000-3900米,常年干旱缺氧,风化残积层覆盖严重。老前辈在此进行地质调查时说,这是只有英雄才能够攀登上去的山峰,因此命名为英雄岭。

复杂的地面及高寒缺氧的条件下,勘探施工难度之大世界罕见。地震勘探用的山地钻机全靠人背肩扛抬上山。2005年5月13日,英雄岭地震工区突遭特大沙尘暴和暴风雪的袭击,15名正在施工的物探队员遭遇不测。尽管青海石油人付出了极大地努力,甚至生命的代价,千辛万苦登上了山峰,却未能找到打开地下宫殿大门的钥匙。这让勘探家们面对这座山峰有些束手无策。

油气深藏于肉眼无法看穿的地下,需要借助地球物理勘探等技术做地质专家的“千里眼”,取到清晰的资料才能还原地下真实面貌,但在当时常规勘探技术条件下,受限于地表沟壑纵横,地下构造变形强烈。拿到手的资料一片模糊,难以准确落实构造、断裂及储集层,勘探工作举步维艰。

英东产能建设

揭开英雄岭神秘面纱

历经30年勘探无果,为什么不放弃?

1984年,老一辈勘探工作者利用少量品质较差的穿沟地震剖面,依托重磁电技术,在英雄岭构造带艰苦钻探了一批探井,虽然绝大部分井均失利。但针对英西深层打出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油井狮20,初期日产超千吨,曾展现出巨大勘探潜力。

勘探工作者们怎会甘心!

如何获得清晰、准确的第一手地质资料?这是摆在勘探人员面前的第一道难关。

2007年国家再次设立重大专项,集中优势力量,组成千余人产学研团队直面世界级勘探难题。

青海油田积极转变勘探思路,由主攻深层向主攻中浅层转变,以裂缝性储层向碎屑岩储层转变。经过多次讨论研究,制定了“先浅后深、先易后难,整体部署、分步扩展。”的迂回战术。强化基础研究,构建了“晚期源上成藏”模式,认为狮子沟-英东构造带为油气成藏有利区,并首先将勘探对象瞄准了构造带东段相对稳定的英东浅层。

经过科研人员精细论证,2010年砂37井开钻,浅层油气显示频繁喜人,最终提前完井解释出200多米的油气层,试油获得高产工业油气流。

砂37井获得工业油流后,仅距数百米的砂101井却意外失利。这给勘探工作者当头一击,地下情况刻画不清楚无法成就大油田。于是,青海油田加大投入下决心攻克难关,油田联合东方物探专家采用无人机航拍等新手段开展地面细测,同时通过大量艰苦卓绝的实验确定了复杂山地野外信息采集方案,有针对性的开展复杂山地三维地震联合攻关,地震资料品质有了质的飞跃。

英雄岭地区地震资料成像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的历史性跨越。

自此,英东油田一路乘风破浪。目前已累计申报油气三级地质储量1.2亿吨,年产油47万吨,占青海油田原油产量五分之一,是柴达木盆地原油稳产上产的重要区块,成为高效勘探的成功范例。

英东排式井

不止一亿“小目标”

英东油田的发现,振奋了勘探工作者的信心。技术的重大突破,让科研人员更加心明眼亮。

通过大量模拟实验,科研人员揭示出咸化源岩具多峰生烃的特征,使得盆地油气资源量从二次资评15.8亿吨大幅提升至70.3亿吨,而石油探明率只有14.8%。他们当然不满足于只发现一个亿吨级的油田,科研力量又汇聚到了英雄岭勘探难度更大的英西、英中。

2012年、2013相继在英西、英中地区实施复杂山地三维地震,经过三个阶段、七个轮次的处理解释一体化攻关,解决了地下含油气圈闭难以清晰辨识的难题;更让地质专家兴奋的是,老资料重新研究对储层又有了新的认识:英雄岭深层除裂缝、溶蚀孔以外,还存在大面积分布的灰云岩晶间孔,它们是油田能够稳产的关键。

随后,青海油田制定了“针对两类储层,整体解剖,全面展开”的部署思路,基于细粒岩沉积、构造叠加解析、动态成藏过程等研究,明确了英西-英中为国内外罕见的咸化湖相碳酸盐岩多重介质储层类型的高压、高产构造岩性油气藏,具有“纹层碳酸盐岩源储一体、破裂缝连通、大面积聚集”的源内成藏模式。

在建立的咸化湖盆成烃成储成藏地质理论和“双复杂”地震勘探配套技术支撑下,三年间在英西-英中共部署探井34口,27口井获成功,其中9口为罕见的日产”千吨井“。平面上落实了狮58等六个油气高产富集区,其中狮新58井日产百吨且长期保持稳定生产。目前英西-英中已累计提交三级油气储量当量1.6亿吨,年产油量实现快速攀升,累计生产原油76.5万吨。

地质工作者历经数年艰苦攻关,终于啃下了”世界级勘探难题“,创立了强改造型咸化湖盆油气地质理论及勘探技术序列。打破了30年勘探僵局。他们依然在孜孜以求,英雄岭3条巨龙的腾飞,展示了该区尚有丰富的更多类型油气藏正待发现,目前远没有探测到边界。随着地质和工程技术的不断进步,勘探工作者有信心不断扩大环英雄岭大型油气区规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