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defined

(網易研究局稿件未經同意禁止一切媒體轉載,包括友商)

網易研究局出品——中國人如何更快樂

你快樂嗎?2020,中國邁向全面小康,物質生活富裕後,人們開始追求更高層次的精神生活,如何才能做一個快樂的人?金錢和快樂一定成正比嗎?快樂的影響因素有哪些?網易研究局邀請長期從事快樂研究的全球知名華裔經濟學家、復旦大學經濟學院特聘講座教授、澳大利亞社會科學院院士黃有光解讀快樂的祕密。


NO.020 婚姻是愛情的墳墓嗎?

爲何“婚”字是女字加一個昏倒的“昏”字?爲何結婚當晚睡的房間叫“洞房”?根據一個可能只是開玩笑的說法,這兩個問題有一個簡單答案:在人類早期,當一個男人看上一個女人時,不必婚娶,找個機會,拿一根木棍把那女的打昏了,抱進山洞裏,把生米煮成熟飯,就成婚了!哈哈!

我們也常聽到一個說法,婚姻是愛情的墳墓。這個說法的意思好像就是,愛情是浪漫的,快樂的,婚姻卻是繁瑣的、現實的,讓人不快樂的。但是,真的是這樣嗎?

2018年美國一項持續三十年的調查發現,已經結婚的人,有40%認爲自己非常快樂;沒結婚的人,這個數字只有24%。

這不是一個特別例子,實際上,大量的快樂研究都一致發現,已婚的人明顯比單身的人快樂。甚至有人估計,平均而言,單身的人要達到結婚的人的快樂水平,他的收入須要增加到13.8倍,不是13.8%,而是13.8倍。除了大財運忽然到來,這麼大的增加幾乎是不可能的,還是結婚比較容易。

你可能會懷疑,因果關係有可能是反過來呀,不是結婚使人們比較快樂,而是快樂的人更可能選擇結婚。原則上的確有可能,但是學者們通過進一步研究也證實了,應該是結婚使人們快樂的作用比較大(如Hori & Kamo 2017,Tao 2018)。

那爲什麼結婚會使人快樂呢?

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生理需求的滿足。性愛帶給人的快樂,是不容置疑的。不考慮極少數的人工受孕,男女之間的性愛,是人類傳宗接代的必要條件。所以,爲了完成這偉大的使命,我們已經進化了一種本能,可以從性愛中獲得巨大的快感。

可能你會認爲,男女關係並不須要結婚,而且性愛服務在市場上也可以很容易買到。然而,雙方長期相互適應配合,而能達到的各種關係的高度,並不是一夜夫妻或商業服務所能夠達到的。經濟學有分析“在工作中學”或“幹中學”(learning by doing)。男女關係也是一樣的,也須要長期學習。有研究表明,最好的性愛是在雙方關係15年或更長久之後。[i]

記得約四十年前,有一位名人的五十多歲的妻子去世了,他很傷心。他的一位同事勸他說,“妻子去世了,可以再娶一位年輕的,不是很好嗎?”當時我比較同意那位同事,現在我比較理解那位名人爲何很傷心。雖然年輕女子外貌上比較有吸引力,但像研究發現的,能夠真正大量和長期增加快樂的是長期配合很好的配偶。當然,除了性愛,還有同伴,交談,相互照顧等作用。人是社會的動物,天生就不喜歡孤獨。所以,“男大當婚,女大當嫁”,是對的。

其次,從物質或金錢的角度來看,婚姻也對人們有益。經濟學講的分工合作和報酬遞增的利益,在家庭經濟方面也適用。煮飯給兩個人喫,需要的時間肯定遠遠不到煮給一個人喫的兩倍。

幾年前,在中國一家頂級經濟學期刊,《經濟學季刊》,有一個有趣的結論。文章的標題是《好男人都結婚了嗎?》,但研究的結果是:“不是因爲好男人都結婚了,而是因爲結婚了,有了妻子的‘相夫’,他才成爲能夠賺取高工資的好男人”(王智波、李長洪,2016,第838頁)。所以,如果對象適合,結婚應該是互惠互利程度最高的安排。

既然不管是生理上、精神上還是物質上,結婚的好處都很多,那爲什麼現在婚姻制度卻越來越不被大家信任。有些人甚至相信,婚姻制度禁錮人的天性,最後會走向消亡呢?

首先,雖然婚姻是讓人快樂的,但大家卻沒有足夠認識到。在荷蘭與美國,人們多數認爲,結婚並不能夠增加生活滿意度,但實際上,研究結果卻發現,他們的生活滿意度受到了婚姻的正面影響(Kapteyn等2010,第99頁)。

第二個原因是,我們常常會被新聞報道或傳聞所誤導。我們常常聽到某某人婚姻破裂,某某人離婚等壞消息,使人們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其實,多數快樂的婚姻沒有什麼傳言,而少數有問題的婚姻就有很多傳言。你如魚得水時,不會找親戚朋友談;你有問題時,才找親戚朋友談。所以很可能會誤導旁觀者。

壞消息被誇張的一個例子是,幾十年來流傳一個信息,說美國有50%的婚姻都以離婚結束,而且這數字還在快速增加。其實這只是某個預測數字,而且從來沒實現過。美國在1970年代離婚法律放鬆後,離婚率大量增加,當時,有人就根據這個短期的巨大的增加速度, 預測將來會有50%的婚姻會以離婚結束。然而,這預測並沒有實現。實際情況是,美國的離婚率在近40年來大大下降,每千個已婚女子的離婚率,從1980年的22.6大量減少到了2015年的16.9。從2015年到現在,基本維持在這個低水平。50%的數字之所以被大量傳播,被大家相信,就是因爲剛纔說的,好消息不出門,壞消息傳千里的原因。

婚姻被人誤解的最後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它給人帶來的好處和快樂是越長期越會顯示出來的,短期不會完全體現出來。

根據2018年美國的一個研究報告(Amato & James 2018),結婚後快樂增加,但過後好多年快樂略微下降,尤其是5到10年後,所謂“七年之癢”,有一定的根據。但結婚十多二十年之後,快樂又會大量回升。上海政府2015年的報告也發現了類似的結果。這個報告發現,八成以上的上海女性感到幸福。而在所有女性中,幸福指數最低的是結婚不到三年的女性。最高的呢,是結婚20年或更久的女性(《聯合早報》2015.10.28的報道)。看來婚姻真的須要雙方長期耕耘,才能夠收穫長久的快樂。

所以,婚姻是愛情的墳墓,這個說法有可能來自沒有根據的猜測,也有可能是被不準確的報道與傳言給誤導了,還有就是,沒有認識到長期和短期的差異。

因此,我建議適婚年齡而未婚的朋友,應該不要等太久,但必須找到適合的對象。2014年,在南洋理工大學有一個新生的安排,讓我講話。我講的一個要點是,你們讀大學幾年時間,不要只拿一個學位,還要找到對象,因爲大學是找對象的黃金時代,信息、機會比較多,人們也比較真誠。不過,我又說,如果你們現在還沒有對象,不論多麼快,都不能比上我,因爲我和我妻子,中學就開始交往,大學畢業就結婚了,哈哈!

另外,對於還能夠挽救的婚姻,不要輕易離婚。當然,如果不能挽救,與其長期痛苦地維持沒有快樂的婚姻,也不應該絕對排除離婚的選擇。

現在,很多國家流行同居但不結婚,那麼同居也可以同樣快樂嗎?對這個問題,2018年一個對英國家庭的調查,發現同居和結婚都可以增加快樂,但對於初次結婚的人而言,還是結婚比同居更能夠提高生活滿意度(Blekesaune 2018)。對我們來說,因爲東亞人對婚姻有比英國人更加傳統的看法,結婚的優勢應該比英國的更加大。

最後,我想再和大家分享一些有趣的結果,就是關於婚姻的男女差異。

一個對中國的兩千多位男女的調查發現(Liu等2013),對男子的生活滿意度來說,有沒有結婚比較重要;對女子來說,婚姻的品質比較重要。中國古話說,“男怕進錯行,女怕嫁錯郎”,有一定的道理。婚姻的品質當然對雙方都很重要,但對女方更加重要。女子在交男朋友和選擇配偶上,比男子更加小心謹慎,這不但有進化生物學的原因,也有理性的原因。關於男女之間的差異,我們以前已經討論過,但不排除以後可能再討論。

另外,幾年前在中國的一項有趣研究發現:對於受過大學教育的女性,幸福感最高的是“有家庭沒工作”,其次纔是“有家庭有工作”,再次是“有工作沒家庭”,最不快樂的當然是什麼都沒有的(吳要武、劉倩, 2014,第27頁)。這說明,家庭與工作都重要,但至少對於女性,家庭比工作要更加重要。

以後,再聽到別人講婚姻是愛情的墳墓,你可以告訴她,你可能被壞消息給嚇壞了,或者,再過20年你就會發現你錯了。

婚姻對快樂很重要,但如果由於男女比例失調而使很多男子找不到妻子,如何解決這個問題?下一兩個星期,我們可能可以討論“一妻多夫”與“妓院合法化”的很有爭議性的問題。

文獻

黃有光 (2013)。人類婚姻有前途嗎?評俞煒華的《婚戀與選擇》,《經濟學家茶座》,總第59期,129-132。

王智波、李長洪 (2016).  好男人都結婚了嗎?《經濟學季刊》,15(3): 917-940。

吳要武、劉倩(2014).高校擴招對婚姻市場的影響:剩女?剩男?《經濟學季刊》,14(1): 5-30.

AMATO, P. R., & JAMES, S. L. (2018). Changes in spousal relationships over the marital life course,In: Alwin D., Felmlee D., Kreager D. (eds) Social Networks and the Life Course. Frontiers in Sociology and Social Research, vol 2. Springer, Cham,pp. 139-158. 參見:https://www.businessinsider.sg/happiest-point-in-marriage-2018-4/?r=US&IR=T

BLEKESAUNE, Morten (2018). Is cohabitation as good as marriage for people’s subjective well-being? Longitudinal evidence on happiness and life satisfaction in the British household panel survey. Journal of Happiness Studies 19.2: 505-520.

DIENER, E., KAHNEMAN, D. & HELLIWELL, J. (2010). International Differences in Well-Being.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HORI, Makiko and Yoshinori KAMO (2017). Gender differences in happiness: The effects of marriage, social roles, and social support in East Asia. Applied Research in Quality of Life, 1-19. https://doi.org/10.1007/s11482-017-9559-y

KAPTEYN, Arie, SMITH, James P. & VAN SOEST, Arthur (2010). Life Satisfaction, In Diener et al., pp. 70-104.

LIU, H., LI, S., & FELDMAN, M.W. (2013). Gender in marriage and life satisfaction under gender imbalance in China: The role of intergenerational support and SES.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114(3), 915-933.

TAO, Hung-Lin (2018). Marriage and happiness: Evidence from Taiwan. Journal of Happiness Studies, 1-19.

https://doi.org/10.1007/s10902-018-0029-5


[i]見:https://www.theguardian.com/lifeandstyle/2016/jul/23/why-sex-is-better-in-a-long-term-relationship.

黃有光簡介:

Monash大學榮休教授、復旦大學經濟學院特聘講座教授、澳大利亞社會科學院院士、牛津大學Global Priorities Institute諮詢委員。

1942年出生於馬來西亞。1966年獲新加坡南洋大學(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經濟學學士學位,1971年獲悉尼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1974年至1985年在澳大利亞Monash大學任副教授(Reader),1985-2012年任講座教授(personal chair), 2013年後成爲終身榮譽教授(Emeritus Professor)。於1980年被選爲澳大利亞社會科學院院士,於1986年被選入Who’s Who in Economics: A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Major Economists 1700-1986的十名澳大利亞學者與全球十名華裔學者之一, 於2007年獲得澳大利亞經濟學會最高榮譽—傑出學者(Distinguished Fellow)。受邀請於2018年到牛津大學作第一屆Atkinson Memorial Lecture。

往期回顧:

點擊進入“中國人如何更快樂”專欄>>

網易研究局(微信公號:wyyjj163) 出品

網易研究局是網易新聞打造的財經專業智庫,整合網易財經原創多媒體矩陣,依託於上百位國內外頂尖經濟學家的智慧成果,針對經濟學熱點話題,進行理性、客觀的分析解讀,打造有態度的前沿財經智庫。歡迎來稿(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北京無霧霾?這個冬天 帝都的霧霾都到哪裏去了

移駕微信公號 看這裏看不到的內容

【精彩推薦】點擊進入網易研究局·中國版>>

【精彩推薦】點擊進入網易研究局·國際版>>

【精彩推薦】黃有光·網易研究局專欄PC版>>

【精彩推薦】黃有光·網易研究局專欄客戶端版>>

網易研究局

  • 黃有光:結婚比單身快樂 婚姻不是愛情的墳墓
  • 李迅雷:花10倍的錢支持富人 不如花1倍的錢支持窮人
  • 劉俏:兩萬億國債,規模偏小
  • 劉元春:GDP增速4%才能達成調查失業率6%的目標
  • 張軍:今年不設GDP增長目標不等於不要經濟增長
過去120年全球表現最佳的澳洲市場 也扛不住了

過去120年全球表現最佳的澳洲市場 也扛不住了

  • 王小魯:不設增長目標更有利於經濟復甦
  • 北大沈豔:數字金融可助力消費券發放
  • 謝國忠:我對政府工作報告的解讀
  • 賀鏗:設GDP目標無意義 中國經濟3月已出現拐點
  • 李禮輝:疫情過後3-5年內必須適當降低稅率
爲什麼買不到口罩?科普:口罩是“高科技”產品

爲什麼買不到口罩?科普:口罩是“高科技”產品


延伸閱讀
  • 陳永偉:疫情持續總時間或不會短 要準備打持久戰
  • 北大教授張帆:增加流動性同時也要防止通貨膨脹
  • 巴曙松:央行可考慮對中小銀行定向降準
相關文章